《梦知道答案: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读后感1900字
最近又脑补了不少心理学的书籍,深刻感觉到自己的超我一直太强大了,本我被自己深深埋藏压抑起来。这也就是可能为什么我总是会做梦,每次还都能记住自己的梦,那么清晰,那么真实,甚至比现实还要真实。梦是潜意识的反映,这一点现在的我深信不疑。因为,在梦中,我的情感是那么真实和彻底,多少次从梦里流着眼泪醒来,醒来的时候,那种情绪也是久久不能散去。这些,我在以前会自觉地屏蔽了,麻痹自己,想着这应该是自己神经太敏感了,胡思乱想的结果吧。可是,我发现有些梦我真的从来没有在脑子里想过,就那么神奇地出现在梦中。
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实现,梦是潜意识的反映,而潜意识中,则藏着我们的意识所不能接受的那些东西。如果这是事实,就能解释出我为什么会有那些梦了。
梦是什么?
作为知名的荣格派的心理学家,申荷永老师说,梦是通向无意识的通道,“我一向认为,梦一定是积极的、补偿性的、具有保护作用的。可以说,梦必然是来帮助你的”。
大多数人的意识和潜意识都处于严重的分裂状态,这是这个世界总是陷入分裂状态——譬如战争和冲突——的根本原因,也是无数个人的生活总是陷入分裂状态的根本原因。
“最危险的东西来自人心,”申荷永老师说,“这不是因为人性恶,而是因为我们对内心所知甚少。”
心灵和谐的要义在于真实,而只有一颗单纯的心才能捕捉到真实。但是,我们习惯了从规则中寻找答案,习惯了靠理性和头脑去寻找答案,于是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最终,我们会变得非常麻木,活得越来越不真实,心灵也因而越来越不和谐,并且内心的不和谐一定会体现在自己与别人的生活中,结果是内心的不和谐导致了家庭、社会乃至世界的不和谐。
不过,不管内心有多麻木,我们至少还有一个途径可以通达真实,这就是梦。
申荷永老师说,梦一直在做最大的努力,试图告诉我们真实的信息,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听到。
这是心灵成长的一个必然过程,会不断有融合,融合让我们变得更从容更宽容,但成长必然意味着,一些被我们严重压抑的东西会不断浮现出来,我们有时难免会被这些东西吓一跳。
如果你的心够单纯,够开放,那么你的梦中也会有一些所谓神奇的事发生。
一个人的疯狂和不正常的程度取决于他的个性和他的本质之间的分歧程度。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与他真实的样子越接近,他就越拥有智慧。他对自己的想象跟他真实的样子相差越大,他就越疯狂。
所以,现实中本我的强大很重要,因为它是我们人格力量的源泉。一个超我太过于强大的人,会让人觉得他没有魅力、没有意思;而一个本我强大的人,尽管他看上去可能令我们不快,但我们很容易被他吸引。
梦为何这么神奇?
我想起了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的话。他认为,我们的心处于空寂状态时,会自动洞察到事物的真相,而一般所谓清醒时候,我们的心其实是被无数的念头缠绕,洞察能力因而大为下降。
相比一般的清醒时刻,深度睡眠中的念头就少多了,起码意识层面的念头基本消失,我们因而距空寂状态近了不少,洞察能力因此增强,所以做梦时反而会比清醒状态更容易捕捉到事物的真相。
为何空寂状态会有可怕的洞见能力呢?
依照克里希那穆提的说法,当一个人处于绝对的空寂状态时,时间和空间就不存在了。既然时间这个维度不存在了,那么一个人就可以看到所谓的过去和所谓的未来的事情。同样的,既然空间维度也不存在了,一个人也就可以看到所谓遥远空间的事情。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种“冥想”状态终其一生都不会体验一次,不过在睡眠状态中,我们可以比平时更接近这种状态,也因而多了一些洞察能力。
不过,即便在梦中,我们的心仍然缠绕着不少念头,这些念头导致这些洞察很少会以直接的方式进行表达,而更容易使用隐喻和象征的方式,但通过自由联想的办法,我们可以一一绕过这些额外的念头,从而捕捉到梦所洞察的本相。
所以,不要排斥做梦,接受永远比逃避要好。我们对梦是很不了解的,不仅如此,我们对梦还很不尊重,我们会认为,梦是虚妄的、没有价值的,但当持有这样的观念时,我们就错失了许多自我成长的机会,也会令自己陷入一些危机中而不自知。梦是一个光怪陆离、支离破碎的世界,我们因而将梦视为异己。
然而,一旦对梦有了理解,你会发现,梦其实是一个有迹可循,甚至稳定连续的世界。
许多人会做同一个主题的梦,甚至重复做一模一样的梦。
这些频繁出现的梦境,必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假若你学会了与梦沟通,学会了聆听你内心深处的声音,那么你会发现,这些原本看来僵化的、刻板重复的梦境,忽然有了变化,有了成长。
同时,你的心灵也在成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梦知道答案: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读后感_1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