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写得这么浅白风趣八卦,你让我们哲学系的人还怎么混?!”用穷凶极恶的吐槽和喜闻乐见的八卦,彻底瓦解你对哲学史的成见,翻开任何一页,都是欲罢不能的哲学故事。来吧,哲学家们!自己说说看,你们究竟都干了些什么?宇宙的外面是什么?世界会不会是假的?上帝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这个世界有没有终极真理?……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形而上学"metaphysics,意思是“物理学之后。也就是说,形而上学研究的是那些高于物理学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学问。
这就是"形而上学”这个词最早的来历“。
中文典出《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第一个定义是说,超过我们感知之外的那些无形的东西,是“道”。
第二个定义是说,我们能感知到的那些有形的东西,是“器”。就是指“东西”“物质”。
我们现在所说的“形而上学”,可以简单地理解成是用理性思维去研究那些能统一世间一切问题的“大道理”。就像笛卡尔希望的那样,要寻找到一个能高于客观世界、统领一切事物的真理。比如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样子的啊、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啊之类的问题。
在理性的领域里,面对“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等等形而上学问题,要么去求助心理医生,要么就没有答案了。
这就是本书的结论:
形而上学走不通,形而上学的问题都没有答案。
记住这一句话就够了。
形而上学的任务,是用理性思维去研究世界本质等“大问题”。
然形而上学走不通,也就是说,理性不可能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有没有终极真理”“终极真理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等大问题。硬要回答,答案一定是独断论的,或者在推理上有错误。
形而上学家们研究了好几百年,就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实际上,所有的形而上学都会陷入无法证明自身的困境。
终极问题没有答案,最聪明的人们追求到最后,不约而同地发现这是一条绝路。
过去的形而上学家们,在相信自己发现了真理后,都认为人生是有目的的。然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是偶然的。没有任何理由,人类和世界就这么存在了。
一句话概括"存在就是合理"。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倒数第二个讲到萨特,主张存在是一切的本源,但人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没有意义才自由,不过虽说自由但责任深重,不得不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可是加缪说了,也不见得,人生有如西西弗推石上山再令石头滚落,没什么意义和目的。这样想来自由与责任也没什么意义,不知道为什么就活着了,更不知道怎么就死掉了,只有人的理性所无法接受和理解的荒谬,没什么意义。你硬要找一个,为了上帝献身、为了全人类的幸福、为了我爸我妈,也是你个人赋予的意义,没有普适性,更不能算是真理。算是给全书做了一个拥有开放式答案的好结局。因为萨特的“存在是一切的本源”,我们不如暂且不去讨论人生的意义,而讨论人活着、意识存在的珍贵性。“你为什么不自杀?”答案可以是一系列你自己编造出来(或一直深信不疑的)人生意义;也可以是简单的:“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活着,但是人活一次不易,生命意识是我们所能接受到的最大的恩赐,死,这个行为不可逆,怕后悔,后悔也来不及了,我暂时不要选择。”这样也行。听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罗素)。看到这句话的第一眼我就觉得幸福了,没有“终极真理”所带来的精神压迫感,被赋予了自己选择和定义的自由,这让人觉得幸福,虽然常常苦恼。虽说结尾是加谬的存在主义和人生一切皆荒谬的理论,它认为没有高潮和完美收尾的才是大部分人的人生,真正的人生是不会满足人们对于故事渴望和苛求的,(我也认同)但这本书最终还是满足了我个人对于故事性的要求。引人入胜的开头(人到底是为什么活着的?),和接连不断的高潮(论战),以及开放性的温和结尾(你怎么想都行,但是请珍惜仅有一次的生命),过程很享受,作为哲学史入门科普文来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关联性极强,阅读无不适感,很有趣。五星好评,感谢作者,博识多闻接地气。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