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电影纪念版套装,附赠英文版原著,村上春树万字长文导读,唯美译本呈现原著魅力。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想写很长一段书评,但是写写删删。先读的原著,然后又看的电影。电影还原度很棒。刚开始读书的时候不欣赏书里的任何一个角色。但是看完电影,才发现真的有代入感。盖茨比这样的人太难能可贵了。想说的话有很多,感悟也很多。这种感觉是潜移默化的。比如汤姆这样的人其实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他这样的人没有爱情,只有自己,他的妻子黛西是不幸的,因他丧命的情妇更是可悲。刚开始读黛西觉得她就是一位可爱的、生活富有、极具教养的小公主。后来发现其实教养和所处环境也并不是那么关联。有的人身处困境,但是仍旧富有同情心,并且善良且坚定的活着。尽管黛西漂亮、富有,有着与生俱来的修养。但是她没有担当,意志不坚定,喜欢过着虚荣的生活。作者在文中很隐晦的承上启下通过黛西八卦管家嗅觉这段描写,表达出了黛西虚荣虚伪的一面。人人都想过好生活,都想有面子,这无可厚非。但是黛西不应该把这些建立在盖茨比的痛苦之上。当盖茨比等了她五年,找到她时。黛西身为一个妻子,应该拒绝,或者离开汤姆,和盖茨比在一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和汤姆真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有意思的是,全文他们的三岁女儿只出现了寥寥数笔。这和中国作品很不同。中国作品但凡出现出轨、情妇,孩子永远是重头戏。汤姆的情妇也很有意思,刚开始读书,对她的描写是极具生活气息,我以为她是一位善良,踏踏实实过日子的人,没想到跟着汤姆去了市区之后摇身一变,贪财又无底线。所以什么样的人就会找什么样的人。从本质上来说,汤姆、他的情妇、黛西,其实都是一类人。盖茨比还是死了。死在了威尔逊枪下。黛西开着车撞死了汤姆的情妇、情妇的老公威尔逊在汤姆有意的指引下认为凶手是盖茨比。盖茨比把黛西开的车开回了自己家中,希望帮助黛西掩盖真相。环环相扣。他死了。他等了五年的黛西没有出席他的葬礼,而是和丈夫度假了。汤姆的情妇死了。汤姆只是为了不显得自己那么冷血而刻意的表示难过。所以说这是个悲剧。看完电影就会发现盖茨比在当时的年代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那么的难能可贵。只可惜心中执念太深,太重感情。所以说啊,任何事都不要抱有强烈的执念。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其实也就那样了。何苦呢。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盖茨比所追求 不仅仅是一个爱人

黛西于盖茨比 不仅仅只是个爱人

盖茨比一直都以为贫穷是他与黛西间唯一的间隔,他一直相信只要自己变得富有,黛西便会抛下一切和自己在一起。为了得到黛西,他通过各种手段变得富足,他在黛西家旁边买下豪宅,只为黛西的一瞥,他开party,就为了零星的黛西来的可能,他苦苦追求,黛西终于来到了他的酒会,可是,令他颓唐的是,黛西并不喜欢这繁华的一切。而他依旧自我催眠着“黛西一直爱我”,甚至于当着汤姆的面正式宣战,让黛西跟他走,可黛西的犹豫,让他都开始怀疑起自己,怀疑起自己一直以来所坚信的,所坚持的梦想,是否真的能实现,黛西家的“绿灯”是否只要自己变的富有,就能够触及。

他害怕了,他动摇了。同样,他一直怀抱的美国梦,他以为自己与所谓的贵族,所谓的上流社会的差距有的只不过是金钱和教养,然而当他真正有了大房子、有了钱,很多人来参加他的酒会,但高处不胜寒,人们吃着他的饭,喝着他的酒,依旧说着他的坏话,揣测他的财路,污蔑他的人品。

令人心酸的是,他被杀害后,于先前开酒会时的人满为患相对的,只有他的父亲和作者,人走茶凉,孑然一身,在那样一个纸醉金迷的人情淡薄的时代,我们也只能叹一句“他可真他妈可怜”。

他触手可及的梦想,他近在眼前的爱人,到头来,都像海市蜃楼,从未企及也永不可抓住。

了不起的盖茨比

冷酷无情的社会

真实而飘渺的美国梦

贫苦而热血的梦想家

繁华而又伶仃的挽歌

信念就寄托在这盏绿灯上,这个一年一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未来它曾经从我们身边溜走,不过没有关系——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手臂伸得更远……总有一个美好的清晨——

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地被浪潮推回到过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