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彷徨之刃」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彷徨之刃

作者:东野圭吾

东野圭吾最具争议的小说,日文版销量已超过150万册。本书先后于2009年、2014年被日本、韩国改编为同名电影。这不是事不关己的事,某一天你或许就会成为书中的主人公。那时,你手中的刀刃会指向何方?——东野圭吾长峰的女儿在看完烟火大会后彻夜未归,几天后尸体在荒川下游被人发现。正当长峰和警方都没有任何头绪时,他接到一个密报者的电话,知道了凶手的姓名和住址。长峰潜入凶手家,看到了女儿遭受凌虐致死的录像,愤怒痛恨到几近崩溃。一直以来的守法公民决定执行“法外正义”,他乔装打扮,走上了复仇之路。

「彷徨之刃」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读完全书,真是被东野圭吾匠心独具的思路震撼到! 快乐来源精神支柱的爱女绘摩被强暴残忍致死,逝者已逝,却将痛苦留给了活人——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揪心:愤怒却又无计所施,痛彻心扉却又无言排解,这是一种是无法用理智来衡量的感情,是让人生不如死的痛苦!作为父亲,长峰被这种痛苦噬心挫骨,他明白所谓的重于十倍的法律的判决都不足以报杀女之仇的十分之一,他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平复内心深处波澜壮阔的痛苦!激情杀人之后,他开始了有谋略有计划的实施自己的复仇计划。这便带出了好多人物: 两个置任何人尊严和性命于不顾只晓得发泄兽欲的社会渣滓敦也和快儿,一个良心尚未完全泯灭的中井成;他们推卸责任一味包庇孩子罪行的麻木的父母,服务于法律又在内心深处抗衡于法律的久冢和织部等警员;想靠自己相矛盾的灵魂拯救长峰的和佳子,和长峰一样为爱女被蹂躏致死想求得公平却又被社会被媒体忽视的鲇村,包括隆明——和佳子看破不说破的父亲——每个形象都是围绕故事情节展开,有些人看似无关紧要,却又不能或缺,扣人心弦的情节就在这些重要不重要人的动作下逐步展开! 前面的情节紧凑精彩水到渠成,虽然时时有按时但似乎没有什么大的惊喜,到了最后,东野圭吾却给我们一个意外到无法合嘴的结局——抗衡不正义的法律的还有为法律服务的人!这个结局真是让我震惊,小说原来还可以这么来结构!莫泊桑式的短篇莫过于如此啊! 这得是多大一盘棋啊!!! 小说无论怎么虚构,它所反应的总归是真实的现实生活。日本的法律是不是过去腔调对未成年人的救赎了?既然那么多人不满法律,是不是立法机构该重组立法秩序了?日本的青少年是不是仗着不公平的法律就可以无法无天了?日本当代的个别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走到除了钱就无计可施的路上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但窥管而言,这部作品是不是也能让我们或多或少理解一些安倍的政治? 当然,我们的身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校园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彷徨之刃》是不是可以带给我们警醒,让我们国家真正成为一个和谐国家?

「彷徨之刃」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彷徨之刃,既是长峰复仇的彷徨之刃,也是警察维护正义的彷徨之刃。对于长峰来说,女儿是在他妻子死后唯一的珍宝,却那样被人践踏。感性与理性的碰撞下,在复仇与自首之路上摇摆不定。而本书真正的彷徨之刃,是警察维护正义的彷徨之刃,是法律的彷徨之刃。少年法给予犯罪的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它的目的不是保护被害人,也不是制裁罪犯。甚至都不会公布未成年人的姓名,更不用说死刑,并且遭受的刑期短到让人惊讶。如果我是被害人的父亲,一定也会愤怒地说出“为什么要让我的女儿要给这些人渣做垫脚石!”“为什么夺走别人一生的凶手,其人生没有被夺走!”。警察手中的正义之刃,保护的只是法律罢了。可是法律也是有缺陷的,这点也让我很疑惑。如果法律不能制裁罪犯,是不是法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是不是如果有心为恶的少年们,就可以钻这个漏洞,自发组成少年佣兵团,做些世人皆不容的事,却无法受到应有的刑法?结局让我看了很气愤。为啥死的不是快儿,而是长峰。对比《告白》这本书,或许长峰的做法不够聪明,无法像告白里女教师那样,可以在不违法的情况下,使犯人学生从内心开始崩溃,虽然学生并没有被捕,但是也感受到了失去所爱之人的痛苦。辛普森案,是一件著名的疑案。他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却因为证据无法确切直接证明他是凶手,而被无罪释放。话题绕的再远点,很久之前的一部动漫《死亡笔记》里的主角夜神月,初衷也是希望能惩治那些游离于法律之外的罪恶。然而最终,人治,始终比法制更缺乏理性。人们的独断,始终会发生偏差。又或者,至高无上的权利会使人心灵扭曲。没有谁可以真正成为哲学王,可以仰仗个人的智慧和秉持绝对的公平公正。这一点来说,我也很彷徨。看完小说,一方面,我也不认同可以放纵个人复仇,另一方面对于犯了错的人们,却无法得到应有的代价,感到很愤怒。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彷徨之刃」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