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尔贝·加缪的长篇小说,是这位法国存在主义作家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流行度最广的文学作品之一。《局外人》通过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位寻常的年轻职员,终日麻木地生活在漫无目的惯性中,某日去海边度假,卷进一宗冲突,犯下杀人案,最后因“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流一滴泪”的理由,被法庭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判处死刑的故事。阐述了存在主义的一个重要命题:现代生活中人类社会的荒诞和陌生感导致个体的绝望与虚无。并通过平静地记述一个小人物被司法机关“妖魔化”的整个过程,深刻地讽刺了现代法律的虚伪和愚弄的实质。
「局外人」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于是我悟出了,一个人即使只生活过一天,他也可以在监狱里待上一百年而不至于难以度日,他有足够的东西可供回忆,绝不会感到烦闷无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愉快。
寝室里的#局外人#已经躺在枕头底下两个月了。断断续续地看,不知所以然地读着这个哲理深刻的荒诞故事。直到最后看到#我听见自己的心在跳动,我不能想象伴随着我这么多年的心跳声,有朝一日会停止。#的时候,我多多少少能感受到加缪一点点了,主人公默尔索被身处局外的处境杀死,究竟是谁将他推向了死刑?是那种“陌生感”、“异己感”, “我不是这里的人,也不是别处的。世界只是一片陌生的景物,我的精神在此无依无靠。一切与己无关”的感受还是法律的荒诞,世俗观念的荒诞?
这本书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花哨,但加缪对默尔索的心理描写却是如此精妙,让人瞠目结舌,那种平淡的绝望,没有歇斯底里的挣扎撕扯,一切都无所谓无所为,在世界之外生存,所有人事都是一样的,所有人都不免一死,发生了什么我都接受,却又表现出一副漠不关己的样子。默尔索在法律的层面上来讲,是有罪的,他枪杀了阿拉伯人,在对方未出手的时候,他连开了四枪,没人能证明他的意图,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即便一切的初衷只是为了在炎热的天气里去海滩边走走。
局外人,它表明了一种决裂,代表着一种新的情感,没有人对它持反对态度,所有的人都被它征服了,几乎爱恋上了它。
「局外人」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我现在也感到自己准备好把一切再过一遍。好像刚才这场怒火清除了我心里的痛苦,掏空了我的七情六欲一样,现在我面对着这个充满了星光与默示的夜,第一次向这个冷漠而未余温尽失的世界敞开了我的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融洽,觉得自己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为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为了不感到自己属于另类,我期望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
默尔索之所以成为对世界疏离的局外人
归根到底是对这个世界的厌倦
厌倦的姿态甚至算不上是拒绝
只是一种无数次尝试后,最终认命的惰性
这厌倦来源于对生活本质的认识
因为认识到生活不能因为人的作为而有所改变
于是放弃了与外部世界的互动
只求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所作为的活下去
活着,就是生命唯一的意义
但同时他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总是理性地观察生活,不做出任何评论,也没有感性的情感反馈,不活在世俗里、不认同任何一种规则,只是按部就班地活着、体验着,比起很多忙忙碌碌追逐目标的人、虚假地给出情感反馈的人来说,他已经比别人活得清醒多了。他活得更趋近于自然本身,更愿意去观察,顺势而为,而不是去作为任何事情的主角、驱动者。
极端冷静下的克制。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对过去生活的埋葬
我们每个孤独的个体都很难这样理性的看待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都是感性的,会拿起生活,却很难放下生活,只有那些真正拿的起放的下的人才过得有姿有色,他们不在乎。可是我们的生活需要在乎的东西太多了。爱情亲情友情工作朋友家人宠物!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终将在历史上灭亡。我们都知道,我们都能看透。但我们都不能极端的理性的看待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冷冰冰的文字!感性的人感性的生活追求理性的世界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过度理性却并不是我们想要的。这样的一种平衡,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色彩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局外人」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