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月亮与六便士

作者: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一位四十岁的证券经纪人,放弃优裕的生活,疯狂迷恋上了绘画。为了追求艺术理想,饱尝贫穷、饥饿的煎熬,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最终遁迹与世隔绝的塔西提岛,并成为一个自成一格的画家。毛姆用幽默的文字、动人的情节、深刻的思想编织了一位艺术家的传奇人生,探索了艺术与生活的矛盾与相互作用,小说精彩的叙述令一代代读者欲罢不能。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文章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主人公(一位四十岁的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在某一天突然逃离了陪伴自己多年的妻子艾米以及抛弃一对可爱聪明的儿子和女儿,放弃了别人眼中优裕幸福的生活离开英国选择前往巴黎开始绘画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

第二部分是主人公在巴黎遇到了坦率真诚热心肠的斯特罗伊夫,而且罗伊夫视斯特里克兰德作天才,当斯特里克兰德得了重病,斯特罗伊夫将其带回家里照顾,然而,斯特里克兰德病刚好便反客为主,不仅在他家作画,还把他的爱妻拐到了手。斯特罗伊夫尽管痛苦万分,又不忍心赶走斯特里克兰德和爱妻,只好自己净身出户了。他以为过一段时间爱妻会回心转意,岂知斯特里克兰德开始厌恶他的妻子布兰奇时,最后布兰奇喝草酸自杀了,好端端一个家庭支离破碎了。但斯特罗伊夫却还是原谅了他眼中的天才所做的一切。(这里我超级讨厌斯特里克兰德!!!对斯特罗毅夫又心疼又生气!又她妈的感叹斯特罗伊夫的境界真是崇高!)

第三部分主人公为了追求艺术理想,一直在饱尝贫穷、饥饿的煎熬,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最终遁迹与世隔绝的塔西提岛,与当地的一个善良的女孩阿塔生活在一起,并仍旧忙于作画,结局因不幸患上人人谈虎色变的麻风病而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而后他的画作声名大噪。

读到一大半的时候,以当今自己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对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真的超级反感,他对待家人朋友的冷漠,觉得这就是一个超级自私的人。但读完整篇,还是禁不住感叹自古天才多寂寞吧!伟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敢于蔑视世俗,忠于内心,追随自我,也正如那句话所说,满地都是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见了月亮。

但往往大多数人还是低调地度过一生,不曾让命运注意到他们,对他们来说无知远比有知可取。让我们少言寡语、心安理得地待在小小的角落里,也许这也算生活的智慧。可能月亮重要,但六便士也同样重要,性格即命运,命中注定哪样就是哪样。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久仰大名,今天终于拜读完。

林林总总读了一个多月,刚开始几章看的我真的不知所以、异常艰难,真正迷恋是从第十三章开始——也就是“我”去巴黎找斯特里克兰德的。随着谜底一层层揭开,我跟书中的“我”一样,对斯特里克兰德由刚开始的厌恶不理解渐渐变为尊敬和欣赏。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你都必须尊敬他。斯特里克兰德的性格和行为就是我理想中艺术家和天才的一种样子,这些偏执、古怪、不近人情、自我放在他身上全都合理地天衣无缝。当然以我目前粗浅的鉴赏能力,对于艺术家是不甚了解的,只能单纯敬仰他们敢于和创作的痛苦较劲儿的坚毅和伟大、同情他们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寂寞,却无处体会创作激情释放的快乐。

就我个人而言,我跟毛姆一样,是喜欢甚至偏爱这个人物的。即使他如此不近人情、冷嘲热讽,除了绘画什么都不在乎,为了艺术万物皆可抛、不惜搭上生命,根本不在乎除了自己之外任何人的喜恶。但他还是对我造成了致命的吸引,甚至变成了一种信仰符号,最重要的便是他身上有着我求之不得的坚持自我的勇气。对于现实中很多人——很多女人来说,总是活着活着就变成为他人而活着了,困在外人评价的笼子里,规规矩矩、按部就班。我想要一点自我,一点直率,一点坚持自我的勇气,无论是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都要遵循自我内心的选择,不惧怕逆流而上的孤独。而最可怕的就是现在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选择什么、坚持什么。

回到书本身,之前我真的是只听过书名,一点儿没接触过书里的内容,在读之前根本没想过这样的题目下会写这样的内容——“月亮”和“六便士”是两种选择。读完全书最后反过头来读序是正确的选择,这种自己先探索书的内容旨意,然后再补充小说的写作背景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斯特里克兰德真的有原型——高更。

最后,有的人生来属于天空、终身追寻自由。如果我属于天空,我便要努力追寻自由。每当丧失勇气、摇摆不定之时,我会想起斯特里克兰德,想起亚拉伯罕,想起塔提西岛原始森林里的墙画余烬...现在的我还不足够强大到可以自己为自己提供勇气,这本书为我提供了这样的支撑和思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