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

作者:余华

本书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小说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他哭了。法国《读书》杂志在评论《许三观卖血记》时说道: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本书获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入选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将这本书翻到最后一页,合上,看看周围,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在图书馆整整一天的时间,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头顶的灯光显得略加明亮,几个小时前还是密集的人,不知什么时候都走了,这本书让我进入了一种往我的状态,我感觉自己深深陷入了这本书中。

继阅读《活着》、《第七天》之后,这是我阅读余华的第三本作品,我也认识了他笔下的三种完全不同的人,进入到不同的年代游历了三回,心中无限感慨。

读这本书开头的时候,我的嘴角不禁翻起一丝微笑,其实我真的不知道笑点在哪里,我就是觉得很想笑,主人公的言谈举止都是理由。许三观和许玉兰都是很有趣的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很真实,很纯朴,他们的观念和思想使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然而读到最后,我嘴角的微笑不知什么时候消失了,相反,我的内心不禁紧张起来。“如果不是二乐,一乐是不是死了?”“许三观在去上海的路上频繁卖血,要是死了怎么办?”“为什么一乐没有在床上?他真的死了吗?”终于读到了最后,我的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相信我看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但是我发自内心的心疼许三观,觉得自己差一点就再也见不到许三观,看不到他衣食无忧、安享晚年的模样。

第一次是卖血是出于好奇,第二次是因为一乐打伤了方铁匠的儿子,第二次是因为他喜欢的林芬芳摔断了腿,他得到了她,想给她补补身体,第四次是灾年的时候想给家里改善伙食,第五次是一乐生病,第六次为了招待二乐的生产队长,之后他去上海一路卖血为了治一乐的病。四十年后,他终于

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他突发奇想去卖血,结果没人要,他害怕再遇到灾年,不能买血该怎样渡过,所以他开始哭。

故事结束了,但是许三观的想象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许三观是一个小人物,有着一个小人物的善良、热心、狡猾、盲从乐观、自我满足等性格,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

我庆幸我喜欢读书,它为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下一本余华的书我想我会读《兄弟》。从明天开始读本学期的第三本纸质书《红与黑》,尝试了很多次,都没有读下来,不知道这本书是否适合我,如果不合适还是早点放弃,换成自己喜欢的书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做了一个小结:

第一次卖血是为了娶媳妇

第二次卖血是为了替被一乐打伤了的方铁匠的儿子付医药费

第三次卖血是为了补偿被自己睡了的女人

第四次是为了让连续吃了五十七天玉米粥的家人吃上一些其他的好东西

第五次卖血是为了给一乐,二乐一些钱用。

第六次卖血是为了请二乐的队长吃饭。

第七、八、九、十、十一次都是为了一乐治病。(次数其实我也有点不清楚了)

这中间悲伤的莫过于根龙死的那一次以及为了给一乐赚治病钱而连续献血的几次,但是最让许三观难过的应该莫过于最后一次为了想吃炒猪肝、喝黄酒而卖血,然而医院却说他的血已经没有人会要了,许三观一辈子依赖的度过灾难的“法宝”就此失效了,觉得自己无用了,他的心里崩溃了。

一乐与许三观之间也是颇有意思:   虽说一乐不是许三观的亲生儿子,确实许三观最疼爱的一个;虽说许三观不是一乐的亲生父亲,却是三个儿子中最疼爱他的。看起来颇有一点造化弄人的感觉,不是亲生的儿子却是自己最疼爱的和最疼爱自己的。实则并非如此,可能是许三观最疼爱一乐,一乐也就是三个儿子中最疼爱许三观的。

书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每次卖血的钱似乎是一样的,都是三十五元。

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好奇怪啊,难道那个时候物价什么的不会改变吗?为什么连续好多年都是同一个价格?于是我去问了问家里的老人,她也没怎么确切的回复我,只是说物价基本没什么变化,也不是记得特别清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