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作者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他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响的,也是这本并不很厚的《乌合之众》。作者论述在传统社会因素毁灭、工业时代巨变的基础上,“群体的时代”已经到来。书中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在西方已印至第29版,其观点新颖,语言生动,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佳作。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本书读起来感觉很绕口,甚至有时候一段话要读到两遍以上才能隐约理解作者的意思,所以读起来很吃力。

在网上百度的乌合之众的含义为“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作者在本书中以“群体心理、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三卷展开论述,本书中对“乌合之众”的分析还是比较有趣的。在生活中的诸多场合我们无意之中都做了乌合之众,看不清事实,被媒体或大众的意见所误导,网络上的键盘侠、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对新闻当事人的跟风评价、随意传播的道听途说的话......但是此处想反驳作者“教育并非百害无一利”的观点,教育的意义刚好在此处体现——在教育中培养一种理性的意识,对于诸多事务形成自己的评判标准,而避免更多时候被大众的意见所误导。

通过本书结合近日所看的电影《举报者》,我认为作为媒体人更需要对大众心理学做一个知识补充。因为舆论有着巨大而可怕的力量,一旦盲目倒向一边,是非善恶的界限就会随之变得模糊不清,这在当下很多新闻事件中都得以体现,比如重庆公交坠江事件起初被攻击的红色轿车女司机,倘若没有视频还原事件经过,它就像一个漩涡,虽然终有一天会归于平静但被吞噬的真相只能沉入海底,永不见天日。而最可悲便是被蒙蔽的众人殊不知正是自己的推波助澜葬送了最后的机会。 那么此时体现的媒体的责任就是竭尽全力准确无误的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把是非对错留给民众自己去评判。这也是作为媒体人应遵循的原则——基于事实、客观公正。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乌合之众》为我们讲述了群体心理。群体是低智的、冲动的、道德水平可高可低。在群体中,个体的才智被弱化,个性也被弱化。能够累加的是愚蠢,而不是天资;群体受到无意识因素主导,不进行理性思考。而表现出来的冲动与多变;群体容易受到暗示的作用,因此,道德水平在群体中变得可高可低。

现在来谈谈在这本书中特别吸引我的观点。

①“群众总是愿意听从意志坚强的人,而他也知道如何迫使他们接受自己的看法,聚集成群的人会完全丧失自己的意志,本能的转向一个具备他们所没有的品质的人”

②“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体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一个断言越是简单明了,证据和证明看上去越贫乏,他就越有威力。”

③“当一种信念的价值开始被质疑的时候说明他已经走向衰亡了。”

④“我们的文明,乃是少数智力超群常的人的产物,这些人构成了一个金字塔的顶点,随着这个金字塔各个层次的加宽,智力也相应地越来越少,而这个金字塔的底座就是一个民族中的广大群众。”

也有一些体现了勒庞一些消极的思想。譬如“推动各民族演化的主要因素,永远不是真理,而是谬误”、“群体从来不受理性的指引,是否该对此表示遗憾,毫无疑问是幻觉引起的激情和愚钝,激励着人类走向文明之路”

也有我不赞同的语句。“发生这种误认事情的通常是妇女和儿童,他们是最没有主见的”

在这本书能发现很多新奇的观点。勒庞阐释的群体心理,对我们日常也能带来一些启示。比如我们处在群体中,尽量保持理性与冷静。对于爱好历史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帮助。对于理解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多的分析角度。总之,我认为这本书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