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主要写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作者通过对乾隆时代的解构,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盛世”图景,同时深刻揭示了近代中国失落的秘密。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之前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盛世,毫不为过。乾隆时代创造了空前的政治稳定,养活了数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今天的版图。但是,作者从更深的层次看到,表面的繁荣昌盛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危机。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终于看完了《饥饿的盛世》,我不懂政治,就一家庭主妇,没文化,没见识,所以我看它,就让我不免想起家庭教育来,乾隆皇帝就像一个强势的家长,各方面能力是不容置疑的,最高层领导者,一个至高无上的贵族,他非常爱他的孩子们,为他们的生活也是呕心沥血,劳心劳力,当然在他精心呵护培育下,他们过得丰衣足食,身宽体健,他的大家庭一派兴盛祥和的气势。
他能给他的子孙后代们提供最好的物质,给他们买车买房,出钱创业,不过隐形中,这也是有代价的,前提你得做个乖孩子,什么都得听他的,按他的来前行,他做的都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你不能反驳。 要不你就是不孝,大逆不道,你有再大的委屈也只能劝自己忍着,只有家长教育孩子,那有孩子反驳家长的道理,你只要肚子饱,衣服暖,不能有思想。
我们是至高无上的,全世界没有比过咱们家的了,所以呀!孩子们,你们也不能和外面那些稀奇古怪的洋人们一起玩,有失身份,他们怎么能和我们一样呢!
他是最操心的家长了,孩子成家立业了,他还不放心,还握着权利对他们的行事指手画脚,啥都他说了才算数。
你敢说他不好吗?明明在他的统治下,不是国富民强,繁荣昌盛吗?可他忽略了一点,他再是光大神通,也不可能长生不老,子孙后代们也不可能永远在他的庇护下生活,总有一天他们还是要脱离他生活的。
有人说,大清的江山是毁在慈禧手上的,现在看来,应该是毁在了慈禧她祖爷爷,乾隆皇的教育上了,他辛苦为他的孩子们挣下了大好的家业,却没有意识怎么才能让他们守好这份家业,所以他一离去,他的孩子们,不但被他们曾经瞧不起的洋人们狠狠人欺负,还凄惨地把家给搞丢了。
为什么,因为乾隆皇太强大,所以他自大,因为他的强大,压制着孩子们思想的长大,因为他的自大,隔绝着孩子们的好奇心,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所以,在他们后代子孙沉浸在自我感觉还行的时候,那些曾经被他们踩在脚下,认为样样不如他们的洋人们,已经在各方面远远超越他们了。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这个清朝帝国的第六代继承人,继承了最丰厚的政治遗产。祖父是有“千古一帝”美誉的康熙;父亲雍正也不简单,单说从康熙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继承皇位这一点,政治手腕可谓一流。从小接受这样的严厉父亲的教导,少年又被那么厉害的皇爷爷接入宫中手把手培养,弘历的成长可以说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作为一名出类拔萃的爱新觉罗子孙,他也毫不费力地遗传到了勤政的基因。而平稳的权利交接,让他得以将全部精力放在政治上一展宏图大业。表面上,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然而深入来剖析的话,横向对比18世纪世界文明的发展,乾隆时代是一个只有生存权没有发展权的盛世;纵向对比中国历史,乾隆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民众权利被剥夺得最干净、意志被压制得最靡弱的时代。可以说,表面有多辉煌,内在就有多荒唐。“饥饿的盛世”,书名取得实在贴切。这样的令人震惊的两极分化,吐槽乾隆一个人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人们对他最大的诟病就是专制和闭关锁国。作为两千多年的专制体制的合法继承人,他会放弃专制吗?他又有放弃专制的觉悟吗?显然没有。专制是一种历史遗留问题,不是乾隆创造出来的,他也不可能终结。他的毛病就是对权利的欲望太过强烈,而统治手段又太过高明,所以他的专制就显示了登峰造极的威力。而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这个威力以几何倍数增长,最终对国家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创伤。至于闭关锁国,其实只是一项服务于乾隆专制统治的政策而已。乾隆所接受的教育,所接触的世界,可以让他有平定新疆蒙古西藏统一中国的雄才伟略,却实在没能让他打开国门融入真正的世界,毕竟古代的中国人都认为世界的中心就是中国。可惜的是这项政策在几十年上百年后就被证实是关乎民族存亡的巨大陷阱。乾隆一生所追求的“全”,为他赢得了无数第一,然而历史也很公正,他对民族所造成的历史伤害,注定他无法成为一个“全”人,而只能是一个“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