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寻人不遇」读后感 心得体会

寻人不遇

作者:比尔·波特

一个美国人,怀着对中国文化的无限热爱,带着自己从大洋彼岸珍藏的最好的威士忌和酒杯,背上行囊,独自一人朝圣那些甚至连国人自己都早已遗忘的古代诗人的坟墓。

「寻人不遇」读后感 心得体会

寻你而来,踏遍万里的相遇;举杯对饮,跨越千年的神交。

比尔大叔是浪漫的,也是文艺的,65岁的高龄还在中国大地上跋山涉水,带着黑麦威士忌和满腔热情,寻找拜谒中国古代伟大诗人的故园和陵寝。为期三十天的朝圣之旅,这位可爱的大胡子老头,按诗索骥,为我们探索着那些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为了祭奠各位诗人,比尔大叔不惜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甚至翻墙入院(拜谒陈子昂时,曾两次翻墙 ),而这一切的艰辛付出,都是缘于热爱。

漫长的岁月,改变了太多东西,诗人们的故居和墓地,如今已是各不相同。书中比尔带领我们游历了偏远简陋的辛弃疾稼轩祠、桃花溪的白居易草堂,宏伟辉煌的韩俞墓,淹没于玉米地中的李商隐墓、有公园纪念堂和陈列馆的薛涛墓、沦为垃圾场的杜牧墓……

那些曾被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诗篇,承载了诗人们怎样的经历和情感 ,并不为大多数人所尽知——君只见“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的风花雪月,却不知李清照颠沛流离的生活,有家不能回的无奈;我们欣赏“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透彻领悟,却不知辛弃疾开凿葫芦形诗泉,在田园生活中的寂寞喟叹;我曾经多么羡慕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的洒脱惬意,如今又因比尔了解了陶渊明在醉石上舒展的灵魂,以及朱熹的惺惺相惜。这些华美的诗篇,经过岁月的沉淀,越发地醇美芬芳,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感谢比尔大叔的又一倾心力作,它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远去的诗人们,和他们流传下来的诗歌,值得我们所有人永远怀念、永远珍藏。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寻人不遇」读后感 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