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波斯少年」读后感 心得体会

波斯少年

作者:玛丽·瑞瑙特

《波斯少年》以第一人称回忆录的动人之笔,续写亚历山大大帝最后的七年。故事叙述者是一位真实的波斯人——亚历山大青春俊美的伴侣巴勾鄂斯。这少年幼时被卖为奴隶,辗转成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男宠,他起初只从宫闱传闻里听说亚历山大震动朝野的胜利。后来在高伽米拉战场上,亚历山大再次击败大流士,将他赶上逃亡之路。大流士故后,巴勾鄂斯被作为求和礼物献入亚历山大的内廷。亚历山大对声色享受体验尚浅,但对感情向来需求很深;巴勾鄂斯善于悦人,却一直无处实现少年的恋梦。他们的相遇恰似命中注定。征途漫漫,爱情给了亚历山大无限安慰,历经刺杀阴谋、异族联姻与军心浮动,他对巴勾鄂斯始终未减眷恋。本书作者玛丽·瑞瑙特誉满欧美,是公认的历史小说大师,张爱玲、肯尼迪总统、诺奖得主《蝇王》作者威廉·戈尔丁、布克奖得主 《狼厅》作者希拉里·曼特尔都是她的忠实读者。其代表作包括亚历山大三部曲(《天堂之火》《波斯少年》《葬礼竞技》)、《御者》《残酒》《国王必须死去》。

「波斯少年」读后感 心得体会

泪流满面读完书的最后一部分,陪着亚历山大走完他壮烈却早逝的一生。

三部曲中最先读的是这本先翻译的波斯少年,从译者序中的“if equal affections cannot be, let the more loving one be me. ”开始,就带着些不知所云的苦涩开始了全书的阅读。

“到众神那里去吧,战无不胜的亚历山大。希望审判之河像牛奶一样温润地对待你,把你沐浴在光里,不在火中。希望因你而死的人原谅你,你给人类带来的生命多于死亡。神让牛吃草,但狮子不一样,而只有神才能裁判两者。你从来不缺少爱。无论你去哪里,希望都有爱在等着你。”

瑞瑙特晚年写道:“我们走向过去,也许是为了寻回自己,也许是为了解放自己。必然的是,直到挣脱大都市的脆弱包裹,久久回望那条把我们带到今天此处的崎岖长路之后,我们才可能理解自己。”

可是这又是一本如此不忍读完的书,明知这位大帝终会在巅峰时期燃尽死去,还是被他的英勇伟大吸引着看了下去。

Pothos 渴求,热望,亚历山大一生永远向前,决心走到世界的尽头,有着对“周洋流”的执念,所到之处尽为其臣服。

青年亚历山大历经百战,永远首当其冲。 不为苦痛哀嚎,善待妇孺老弱,热爱着所有爱他的子民,并视自己为其中的一员。在受伤致死的时候,“他仰面躺着,目光上视,如同他的雕像一样平静,嘴唇都一动不动。但是他曾经为波斯波利斯身残的奴隶流泪,为年迈的牛首骏,为死去千年的阿基琉斯和帕特罗克洛斯,也曾经因为‘我’的生日无人记得而流泪。”他坚强过人,永远不吝啬原谅和宽恕。

他如Achilles一样勇敢,他视普鲁士大帝为信仰。普鲁士的墓室门口刻有波斯文“后来者:我居鲁士乃坎比西斯之子,建立波斯帝国,统御亚洲。愿后世毋吝于祭奠。”我想亚历山大亦毫不逊色。

这样传奇一般的人物的生命却如他流的鲜血一样疯狂的流失,无论是亚历山大政治军事的成就,还是他个人热诚而勇敢的仁慈之心,都足以让他成为一部史诗。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波斯少年」读后感 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