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被杀在一处廉价的公寓里。房间里没有任何生的气息,住在里面似乎准备随时迎接死亡。案发现场找到了一本挂历,上面按月份写有东京十二座桥的名字。刑警加贺恭一郎顿时呆住:同样的东西也曾在他母亲遗物中出现过。
「祈祷落幕时」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昨晚实在太困没有将结局看完,一觉醒来迫不及待打开来看。这是第一次看一本书看得泪流满面吧,估计等看电影版的时候要哭成狗。一开始自我推理让这部小说变得俗套,也觉得这不可能是东野大叔的风格,果然后来没让我失望。读到70%的时候我还是没太理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前后跨度三十年的时间,看着关联不上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确实佩服作者的创作能力。当你读到90%的时候,原来前面呈现出阴冷,看不到一点生活希望的浅居忠雄是为了女儿博美的幸福在蛰伏,博美在事业上有多成功,浅居先生的生活就有多暗淡。当他为了女儿杀了两个人,最后不想再过着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选择烧死自己也为了赎罪时对博美说的“听我的话,幸福的活下去。守望你的成长和成功是我这一生的全部意义,而你越成长越成功,就越是对我命运的诅咒”,这份父爱太沉重了,也道现实如此冷酷,而博美又是以什么心情来亲手结束自己父亲的生命呢?父亲是她一生的白月光呀!他明明活着却偏偏只能盗用了别人的身份苟且的过后半生,明明在桥的对岸,近在咫尺,却只能遥遥相望,纵有千言万语也不能诉说。当画面定格在父女二人多年后在动物园的第一次会面时,长凳上短短的几句寒暄,心里的千言万语却在那刻词穷了。博美一转眼看到父亲用报纸遮挡着脸上泛起的泪痕,她觉得只是这样静静的坐在一起就值得她和父亲感恩了。多么卑微的满足,怎能不让人泪目呢?所以活着才有念想与牵挂,或许也正是这一点点慰藉,才能让博美创造出精彩的话剧。话剧落幕了,所有的痛苦也跟着一起落幕。对于我们子女来说对父母的关心总是做得不够的。等你长大成人,能够独立担当,他们已经年过半百。你说你要去外面闯一闯,看一看,以后的人生才是自己的人生,不要忘了还有他们在前面牵挂着你。父母的心愿就是我们一生幸福,这也是他们的幸福!
「祈祷落幕时」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推荐书籍:《祈祷落幕时》东野圭吾读了几本东野圭吾的书之后,发现他的书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真实的爱与恨。《祈祷落幕时》东野圭吾感人至深的亲情力作。这是官方评价。而在网上看到多的评价也是:温情。真的温情吗?父亲为了保护女儿,杀了别人家的女儿,把自己的生存建立在无辜的人的牺牲上,这样深沉的爱,真的可以被原谅吗?可能更多的是让人感受到不寒而栗吧。【听我的话,幸福的活下去。守望你的成长和成功是我这一生的全部意义,而你越成长越成功,就越是对我命运的诅咒。】没有人能承担越来越深的诅咒,父亲最后选择牺牲自己让女儿亲手手刃自己来寻求彼此的解脱,把背负了这么多年的包袱一句卸下。东叔的很多书里表达的很多都是这种宿命般的无奈。我们常被书中的情节带走,被动机的真情感染而忘记杀人的事实和对杀人犯的痛恨。其实,对于那些无辜的人来说,这未尝不是人性的恶所带来的无奈与恐惧。是的。读的愈多愈发觉得在东野圭吾的小说里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真实的爱恨。你可以说他温暖温情,从每个人的角度设身处地的去考虑人最细微的思想情绪变化,也可以说这就是真正的人性所在,也是他的小说最大的魅力所在。我常觉得,如果只是单纯的想看推理,那可能东野圭吾未必是你的首选,但如果想看关于人性的剖析和社会的反思,在紧张和纠结中展开的思考,那东野圭吾是你的不二之选。他作品越来越弱化推理部分,而是在人性剖析部分越来越深刻。在他的文字里面深藏的真相之下往往是让人呼吸不快的原因,永远是那些源于人性的真情流露。因情之所往而出现的案情,总是让人觉得既可怜又可悲。超越世俗的道德评判标准,让人没办法下对错的结论。[可爱][可爱][可爱][可爱][可爱]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祈祷落幕时」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