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遗落的南境(三部曲)」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遗落的南境(三部曲)

作者:杰夫·范德米尔

美国科幻大片《湮灭》原著,4月13日中国上映,娜塔莉·波特曼主演!击败《三体》获美国科幻星云奖,刘慈欣惊叹推荐!美国星云奖、轨迹奖、奇幻奖、英伦科幻奖四大奖获得者杰夫范德米尔作品!四位女科学家受派遣前往边界外勘察,这是一片荒芜多年、被称为X区域的神秘地带。她们已经是政府派遣出的第十二支勘探队。以往勘探队均以失败告终。第十一支勘探队成员在消失一年后,离奇出现在家中,不久纷纷死于癌症。第二天,心理学家指使人类学家执行危险任务,人类学家被神秘巨型生物杀死,心理学家失踪,而仅剩的勘测员又与生物学家发生分歧。生物学家孤身前往勘探X区域的标志性建筑灯塔,并在那里发现了神秘的灯塔管理员的照片,及以往所有勘探队的日记,包括她的丈夫、第十一期勘探队成员的日记。在由灯塔返回时,为自保,生物学家杀死最后一名队友勘测员,并只身前往“地下塔”探秘。

「遗落的南境(三部曲)」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读这本书像是一段神游。时常觉得自己变成了X区域岩石背面的一块苔藓 呼吸起伏的地下塔墙壁 在潮水坑觅食的螃蟹和缓慢移动的橙黄色海星 凝视着落日余晖的猫头鹰 海浪冲击下孤零零的灯塔 扑通跳进小河的土拨鼠 灰蓝色天空中列队盘旋的鸬鹚 被靴底刺穿的黄蜂尸体。并不完全是文字 更多是画面感 包含某种特殊的隐喻:

“这是一种古怪的同步,字面意义和隐喻之间有着宽阔的裂隙,唯有思维可以起到桥梁作用,跨越时间与背景,令其互相连通。”

某种感官被释放出来 无限放大 像是一场无休止的梦境 虚无缥缈 荒诞怪异 越读到后面越觉得压抑 是被海浪冲刷上岸的泡沫 夹杂着浮木 瓶子 褪色的浮标 死去的双髻鲨 它们始终存在此地 并不具有积极效益

时间倒退到八年前 我看见十六岁的自己 穿梭在充满珍珠白的雾气里 旁边是蓝紫色宽叶植物 远处的沼泽 夜色中略显狰狞的墓碑 凌晨来自另一个时空的挽歌 披着兜帽表情虔诚的既是圣徒也是亡灵。这本书是秘密花园的钥匙 让我找回多年前消失很久的场景 它们从来就不存在 但在脑海中始终留有痕迹

作者对X区域的勘察始终在进行 不过更多是来源于人物内心 而不是推动故事情节 X区域也同样暗含着对自我的剖析 他们究竟是丢掉还是找回了属于“本我”的另一部分自己?生性孤僻的生物学家 岩石上跳跃的葛洛莉亚 修补镜片的索尔 意志坚定的格蕾斯 始终不知所措的总管 撰写风土报告的维特比 唯一幸存者洛瑞 隐藏在迷雾中的杰姬 一旦加了形容词 他们就变得更加真实 大家似乎都在接近真相却又不断迷失 谜题如此之多 就好像我的生活 长久以来我已经放弃寻找答案 甚至不再区分X区域与现实 二者边界也早已模糊不清

“文本并不重要 传递的渠道才是关键”

第一次从书写的角度真正领悟这种说法 人类发明文字的最初意图是为了记载 表达思想与情感 然而书中将文字变成了一种材料 一个装饰 不管是灯塔里堆砌的日记 还是爬行者的喃喃低语 都不用刻意解读 它们仅仅是用来传递信息的一部分碎片 并非全部 就像中学时期的考试题“结合当时语境分析上下文” 就像看似漫不经心的“今晚月色真好”其实是“我爱你”

“这不仅仅是在X区域,也适用于每时每刻,适用于各种联络与交流,因为文字太可悲,太令人失望,无论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概念,都不足以表达清楚。”

「遗落的南境(三部曲)」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献给我遗忘的青春

这套书是别人送的,初中时参加的微博赠书活动。那时隔着屏幕的人,对我真的很好,现在也忘不掉。后来,因为升上高中,淡出了圈子,现在也没有回去。有点遗憾。

最近才看完第三本,很神奇,隔了许久重新拾起,竟不觉陌生。初读前两本,艰涩隐晦烧脑,但一个字一个字读了下来。重新看是因为,看了电影《湮灭》明明看过书,却觉得没什么相干的,拍的特效还可以,其他的有些空泛接不上线。

诡谲多变,扑朔迷离。

这是一本真的美国科幻,格局很大,切入点却很小。第三本用了四个视角,不同的时间线来揭秘,看到最后,好像明白了什么,又好像没明白。原来是副本啊,原来是入侵啊,原来是……

但这种迷正是我喜欢的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遗落的南境(三部曲)」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