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第三部《金戈铁马》(上卷+中卷+下卷)包括了上卷、中卷、下卷三卷内容。 内容简介如下: 秦以范雎为相,实行远交近攻战略;以白起为将,取得长平之战的重大胜利。六国开始衰落,秦国确立霸主地位。秦军东进,洛阳周天子君臣惊慌迎接。宜阳之战,千夫长白起崭露头角。秦武王进军洛阳,举鼎暴死;白起率孤旅一支冒险入燕,迎回做人质的王子嬴稷,并与甘茂、魏冄等将士结盟,合力粉碎公子嬴离的夺位政变,拥立嬴稷继位,史称秦昭王。嬴稷生母宣太后拨乱反正廓清朝局,起用族弟魏冄为丞相,亲自摄政稳定秦国。齐湣王欲图霸天下,鼓动山东六国灭秦。危难关头,宣太后起用白起为将,鏊兵中原,大破六国联军。又连战魏韩,奇袭楚国,秦国一举成为战国超强。此时燕国秘密联结五国联军大举攻齐。田单即墨抗燕六年,火牛阵大破燕军。齐燕一齐衰落。期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国力大增,秦国与赵国开始了长期的实力对峙。饱受奸佞陷害的名士范雎入秦,襄助秦昭王亲政,提出“远交近攻”大战略,秦国形成新的合力。赵国与韩魏合谋,欲居高临下压制秦国。历时三年的长平大战层层展开,赵国全部精锐五十余万一战覆灭。战后秦昭王进入晚年,白起被逼自杀,范雎心怀忧惧。更大的危难在于太子孱弱多病且无嫡子,诸王子皆平庸无能,嫡子遴选希望渺茫,秦国王室第一次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危机状态。
「大秦帝国:金戈铁马(第三部)(上卷+中卷+下卷)」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第三部读完之后,《大秦帝国》已经读完了一半,历时的君王也有了四代。而在这第三部里在位的秦昭襄王嬴稷也是继孝公以来槽点最多的君王了。第三部讲了从秦武王被鼎砸死之后,昭襄王继位,一直到打完秦赵的终极大战:长平之战结束。看完第三部之后,心情和看完前两部截然不同。看完第一部,感慨孝公威武、商君大义。看完第二部,叹苏秦张仪之大才。而看完这第三部,第一次对一个君王能如此厌烦,说的就是这个昭襄王嬴稷!嬴稷可以说是一个被保护大的秦王。最早的时候是芈八子(芈月的历史原型)听政。芈八子是楚国人,听政后一直对秦国尽职尽责的管理,所以把嬴稷保护的很好,芈八子死后对嬴稷的打击变成了一种心理扭曲(这是我自己觉得的)。就因为之前有太后参政,自己这个王多多少少有被架空的意思,所以自己对秦国的管理一直施展不开。太后死后恢复了王权,变得刚愎自用。晚年的秦王最大的致命点就是敢做不敢认。长平之战,白起坑杀降兵就是秦王的意思,但是秦王自己不明说,古时候“杀降不降”,这个黑脸的角色让白起去唱,后来还自作主张说退兵就退兵,说进兵就进兵。最后白起被赐死,举国无人,独自悠叹。再说战神白起。这个人物出现在这个时期,真是将秦国的霸主地位推上了最高峰。白起一生无败仗,战神之名名不虚传。如果不是秦王晚年犯糊涂,灭赵就是一鼓作气的事。还有芈八子这个人物,虽然是楚国人,但是嫁给了秦惠文王后,对秦国忠心耿耿,这个人物很有意思,会用黄段子来进行大国邦交。内政的时候总是把最后决策的部分留给秦王,可以说很会做人。因为没有听白起的上书而让秦国打了败仗,自裁身亡,去的特别干脆,一种女中豪杰的气概。第三部是一部群像的小说,描述的人物特别多。蔺相如完璧归赵,廉颇负荆请罪,这些经典段落本书也是描绘的很有意思。但是第三部给人感觉主线有点混乱,单独描绘秦国的部分被压缩的不多,如果给前两部满分的话,这部书给个80分吧。20分扣在厚重感没那么强,时间线拉的长但是有些人交代的不太清楚。
「大秦帝国:金戈铁马(第三部)(上卷+中卷+下卷)」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上天真的眷顾秦,一旦君王昏聩离死也不远,从前听到秦武王“举鼎而死”权当一则笑话。现在看来,秦所有的君王将统一六国视为使命,武王举鼎更多的是骑虎难下的难堪,如果武王真的昏聩无奈,完全可以选择不顾祖宗基业,穷兵黩武,直灭洛阳周室,引来山东六国的吊民伐罪。武王一死,本是秦最危机动荡的时刻,但在一班新生的忠心耿耿的年轻将士以及权臣协助下秦未酿出大祸,也是这时白起真正登上历史舞台。“战神”的称号一点也不过分,我不知道历史怎么评价白起的,但书中的白起刚正不阿、识人用人、战无不胜但最后因秦没有接纳赵国二十万降虏的粮草而被迫接受王命“杀降”引来山东六国的再次反攻。也因为白起为人太直,在军事才能卓绝,不服君王错误指令拒不执行,引来秦王的痛恨招致杀祸。白起一朝身死也不忘向君王举贤!哇!大半夜哭死了!这一部最最最喜欢白起,极心无二。范雎这个人,我的天,才能也是一流,但将私人恩仇放得太重,上升到邦交之上,一个王稽、一个郑安平明明两人皆无大才,他却识才无能,将私恩用国家利益报答,结果一个卖国、一个投降。但至此秦国依然名臣将相从未断过,君王时而犯一下抽依然能平稳过渡,上天真的眷顾秦。再看看其他国家,齐国有一个与秦武王一样爱好武的君王但是比起武王这个君王实在是抽的厉害弄得民怨沸腾。齐燕大战后齐国离灭国只剩两城,本来燕国即将成功但是君王老死,新君无才无能也不会识才!魏国,楚国更不说了,他们不行!赵国是战国最后一个变法的国家,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制之后一度与秦国对峙,可惜贤君不延续,名将没有经过历练终是赵国略逊一筹。赵括这个人很有意思,“纸上谈兵”实足的贬义,但是!白起在最后赵括死前说了一句“经历此战,你还能活得出去,是秦最大的危害”赵括有将之能可惜太过傲气,少年焦躁,从未领略真正的战场否则必是名将。赵国人也是铁骨铮铮,八名将士受赵括一辱皆当晚自杀,证明自己不是软弱无能之辈。最后赵国败了,秦国胜得惨,白起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