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过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辽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弗兰克尔,弗洛姆,阿德勒...这些作者关于心理学的书籍都很经典。各有观点,似乎都是在找寻心理问题起源。
我没办法想象集中营屠杀和南京大屠杀这种惨状,我内心觉得这些离我很遥远,我有时会突然冒出“和我有什么关系”的想法。我找寻很多资料,去感受这些灾难。
给我很深的映像是在集中营中想念妻子的描写,对那些被剥夺一切的人来说,似乎更适合思考生命的意义。当身体被摧残到极致时,内心的自由显得尤为珍贵,内心保持着选择的自由。如果善良与正确必选其一,我选择善良。
有个著名的理论叫“吸奶乐”(tittytainment),我能记住可能因为名字有趣(捂脸)。理论有两大点:发展发泄型产业和发展满足型产业。其一,让大众大部分精力被转移,消耗。其二,使大众沉浸在安逸享乐中,失去思考的能力。给80%的人塞上奶嘴,让他们沉浸在娱乐信息中而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
我们被身外之物包裹缠身,我们不断在再给自己做加法,我们内心越空洞,我们越需要更多的外物,外物越多,侵蚀我们越深,我们越空洞。
“活着”里面的葛优饰演的富贵和儿子说他的生活哲学:我们家现在有一只小鸡,小鸡大了变成鹅,鹅大了变成羊,羊大了变成牛。儿子问:那牛大了呢?富贵回答,牛大了就共产主义了。在剧中并没有给富贵什么喘息的时间,一个接着一个的挑战,这条信念到后来和外孙说时:不是共产主义了,而是牛大了,馒头就可以坐汽车,坐飞机。
活着,仅仅是活着,为了活着,我们为自己找一个又一个活着的借口。人活着本身似乎没有什么意义的,人活着的目的也不是为其赋予什么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看完本书,我踟躇着,想弄明白我写书评的意义——是要让读到这篇书评的人看到什么?是要概括本书的主旨内容?是要记录对自己的影响?是要写出什么特别之处?——这些思路是从不同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写到这里,我想跟读着分享此时的印象:生命的意义不是找出的,是自己赋予的。我们赋予自己什么样的信念,就会得到通往这个信念的结果。上学时候,我的生活愿望是有稳定的工作、有自己的家(房子)、有美好的家庭。现在我30刚过,除了还无小孩,其他愿望都实现了。当年的目标对我现在而言已经完成了它的意义。现在我又为自己确立了新的生活的意义——学会爱自己的家人、朋友,感恩生活赋予我的一切,原谅伤害过我的人,更深的挖掘、发挥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满,积累实现人生价值的经验,将体会分享,将来可以指导我的孩子,活出精彩的自己。在每天的日子里,我们难免会遇到不顺利、沮丧,怀疑自己的刹那或阶段,积极乐观的心态+适时适当的调整举措,对我的人生意义非凡。我常跟自己说,天无绝人之路,凡事不要钻牛角尖,换个角度换个思路,坏事变好事。从消极态度想,这是自我宽慰而已,别人还在看消化;从积极态度想,这是一种不自我放弃的精神,持续准备着自己,充实自己的大脑,希望总会在不断努力后出现的,总有些人会被你的精神感动,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外界的态度和压力先是对自己的嘲笑,然后是考验,最后会变为激励,是实现自我更高价值的垫脚石。希望正处于悲观情绪的人,可以意识到“一蹶不振”对他人毫无意义,但对自己伤害严重;积极面对却不仅对自己存在意义,更会感染激励他人变成更好的自己。人生的每一刻,都需要赋予的生命意义来活出自信、活出生气、活出精彩,珍惜没有战争可以自由选择的生活,活出生命的重量[玫瑰]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