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轻阅读编写组

读懂一本书,精于一件事,好方法比努力更重要。这是一本可靠的阅读技巧训练手册!每天8分钟,让你读得快、记得牢、学得透。林语堂、余秋雨、周国平倾情推荐你学会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对于这本书中提到的种种技法,譬如速读的技巧、主题阅读的关键、阅读四问等等,这些都非常有价值,很值得在实践中去尝试。但私以为,全书对于阅读意义的思考是最打动我的。或许这回答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读这些有什么用呢?”阅读是手段,而非目的,那阅读是我们想要达成何种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呢?第一个目的,就是求知。阅读教科书,获取理论知识,掌握谋生技能;阅读心理学书籍,感受情绪颗粒,培养高情商;阅读金融类书籍,不当韭菜,走向财务自由;阅读历史类书籍,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第二个目的,就是修身养性。“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则使人善辩。”读不同的书,拥有的是不一样的性格。一个人的气质中装着他看过的书,阅读可以让一个人具有难以言述的魅力。第三个目的,则是追求认同与价值。人是社会动物,人的一生其实都是追求认同的过程。将阅读所得分享给他人,获得认同感,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依靠阅读所得去影响他人,让世界因为自己的实践而发生一点点的改变,则是阅读最深层次力量的体现。当一个人去阅读,他不应简单地满足于自己对于必要的谋生知识的学习,也不应仅仅沉溺于阅读给心灵带来的愉悦感。当一个人的物质富裕、精神富饶之后,自然而然会关注更高的层面:诸如国家、政治、环境等,而阅读则提供了一个梯子,让我们可以攀登到这些普通人无暇顾及的领域。我认为将阅读比作梯子是绝妙的,在这把梯子上爬得越高,则看得越远,进而越着急与自己爬得不够高。书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读得太少了。如果说我阅读的驱动力有很多种,那么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便是:没有人愿意站在梯子底部仰望别人构筑的世界!很后悔自己“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在微信上阅读的热情也不知道过多少天就会熄灭。过往通过阅读获得的输入确实太少,输出更是严重不足,导致现在写书评都逃不开一股浓浓的“高考作文”气息,希望今后的阅读能让我有所改变,期待与更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2018/12/7#《如何阅读一本书》书评

就我而言,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一、如何阅读一本书?

1、就书的分类来看,书分为四类。

①、第一类主食—即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及方法。

②、第二类美食—即提升精神世界和文化

③、第三类蔬菜—即生活中的工具书辅助学习。

④、第四类甜点、零食—即小说、娱乐性图书。

2、明确看书的目的,因什么而看,因什么而读。

3、选择合适的书,在合适的场所阅读

二、阅读分为四个层次(个人认为基础阅读不应该放在阅读的层次应该放在阅读的深度)

①、检视阅读—即泛读,无明确目的,随意浏览。

②、分析阅读—即略读,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皆有了解。

③、主题阅读—即精读,对一本书反复阅读,从部分到整体。

三、阅读的方法

1、速读法

2、精读法

3、主题阅读法

4、杠杆阅读法

5、RIA拆书阅读发

四、读书笔记分为四类

1、摘抄型

2、感悟型读书笔记

3、评注型笔记

4、综合型

就整本书的排列以及内容来看不太适合阅读,而且就第一章的排列顺序感觉有问题,有种东拼西凑或者卡顿的感觉 。若当作一本阅读训练工具手册的话,不免有些冗长繁杂 ,若当作书籍来看,本书并无新意。绝大部分为前人的经验以及方法,本书就前人的经验和方法进行说明。

阅读的体验并不是那么好。若将文字压缩内容提炼,这不免是一篇好的论文。

总结:阅读一本书,应该按照三个步骤来。第一,选择合适的书,带着目的,在合适的地方看书。

第二,我是带着目的去看书的,所以要适当的记笔记,从书中整合自己需要的资料。

第三,读书方法无数,要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

总得来说,阅读一本书有很多方法,有很多层次。但是方法再多,层次再深。如果阅读之后不做反思,不做思考,是一味的追求数量上的最大化,那便毫无意义了。正如论语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