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伏笔,结局神逆转!“推理之王”紫金陈第2部!鹦鹉史航、马伯庸墙裂推荐!上门女婿隐忍数年,出轨人妻不幸全家丧命。这场精心谋划的连环杀人案,却被几个在远处玩耍的小孩无意中拍下。更让凶手没想到的是,这几个孩子却把他给设计了。自小父母离异,一直品学兼优,可父亲的新家庭却容不下他。面对亲人的遗弃,仇恨的种子在心中渐渐发芽……一连串停不下来的杀人计划,一场步步为营的惊人骗局,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如何拥有颠倒黑白的大逆转能力?又如何将友谊、亲情与爱情狠狠踩在脚下?超乎常人想象的“演技”和精心设计的完美诡计,他做了这么多,却只想拥有一个可以重新开始的明天。却没料到,忽略了一个人……
「推理之王2:坏小孩」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朝阳与东升,是紫金陈在这本书里玩了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二人的名字,仿佛在提示读者他们之间多么相像:
同为高智商人才:一个是十几岁便可与浙大博导谈笑风生的数学天才,一个是连严良都赞赏有加的昔日得意门生。
同家庭不幸:一个父母离异、家境贫寒(父亲富有但对其不管不顾)、严重缺乏父爱,一个为爱情放弃前途却遭遇妻子背叛、寄人篱下忍受门第之差带来的歧视。
同残忍且心思缜密:一个为脱罪提前一个月伪造日记、出卖好友、杀妹弑父,一个为得到财产布局一年杀害岳父岳母和妻子、手握七条人命。
书中严良与朱朝阳初见一节,朱朝阳谎称张东升是其补课老师。有趣的是,张东升扮演的正是朱朝阳的“老师”的角色。张东升把岳父母推下城墙对应的是朱朝阳把妹妹推出窗外,张东升毒杀妻子对应的是朱朝阳毒杀父亲(虽然他没有亲自出手)。朱朝阳就像张东升的影子,亦步亦趋,跟随他一步步的走向了罪恶的深渊。(张老师在线教学[微笑])
小说的结尾,朱朝阳已经成为了带着精致面具的恶魔。他的日记那么完美(笔迹这一点可以用弄脏原日记重新抄写一份掩盖),他的证词毫无破绽(就算有疑点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他有罪),他所有绊脚石都已经清除,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做了什么(严良起了疑心但没有证据)。他继承了父亲的大部分遗产,生活不再窘迫,他在人们的眼中只是少年丧父的不幸的好孩子。如同东窗事发前张东升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被妻子背叛后又丧妻的可怜的痴情男人。
朱朝阳日记的最后一句:“好想做一个全新的人啊。” 引用阿加莎的一句话:犯罪不会只有一次,因为用杀人解决问题实在太简单了,凶手尝到了一次甜头,以后再遇到问题还会杀人。
我仿佛看到一颗犯罪届的新星如朝阳般缓缓东升。
「推理之王2:坏小孩」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一个迷你读后感所谓真实,是人非圣贤,因而不完美。严教授对高徒的偏爱,让张东升有了再次作案的机会;叶军一直把朱朝阳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当作自己孩子的榜样,眼皮子底下放走了案件连接的关键人物。戳穿张东升和朱朝阳,就意味着质疑严教授和叶军的眼光。说到底,人最难否定的还是自己。而朱朝阳走到这一步,背后有他的家庭原因,成长环境,也离不开耗子和普普的到来以及目击张东升的罪行。六个人的死和他有关,可究竟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假如朱父没有出轨,假如王瑶母女没那么咄咄逼人,假如耗子和普普都在幸福人家,假如朱朝阳是学校风云人物身高一米八,假如朱朝阳没有老爸在警察局的同学,假如张东升没有杀人......如果朱朝阳伏法是对死者的正义,那么朱朝阳的正义又迟到了多久?又如果不揭发他,他真的会成为一个全新的人,还是会自持逃脱了法律的制裁而更加妄为?再或者不妨大胆设想,严教授曾对他说,“你这么厉害,你妈知道吗?”朱朝阳这么厉害,自然知道教授对他起了疑心,为了能睡安稳觉,干脆决定杀了教授以绝后患,这么一来又走了张东升的路线。从张东升在杀妻后并没有停止的结果我们可见一斑——这就好像是撒了一个谎,就要不断的用新的谎言来圆的死循环。人生没有假如,杀人也不一定就会上瘾,但杀了人,就没有回头路了。作者在结尾没有告诉我们“严教授最终的选择”,教授现在并非在职警察,他对死者没有义务,他所背负的更多的是朱朝阳未来的命运。因为同是理科生,严教授大概也对朱朝阳有着些共情,可严教授对张东升的惜才,对自己眼光的确信,间接造成了侄女的死亡,那么这次他是否能够逃出人性的窠臼呢?最后掺乎一下大家关于十几岁孩子是否真的可以做到这种程度的讨论。我觉得作者没有高估现在的孩子,而是大人们低估了孩子们。信息社会,如今孩子们接触到信息和过去的小朋友相比简直成次方增涨,又不用上班养家糊口的,好奇宝宝们有的是闲情操心点儿别的,他们懂的搞不好真的比有些成人还多。大人们再不谦虚一些,轻则被小朋友们暗骂傻B,重则像小说里这样哦![耶]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推理之王2:坏小孩」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