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斯以小说《情人》获得1984年龚古尔文学奖。在此前一年,该书销售了420万册,翻译成了42国语言。由梁家辉、珍·玛奇主演的同名电影《情人》更是让全球无数影迷为之着迷。《情人》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一名贫穷的法国少女与富有的华裔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笔触深达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隐秘的特质,催人深思。著名翻译家王道乾先生的译文极富韵味,被王小波等人高度推崇。而《乌发碧眼》叙述的是男女主人公对虚实不定的世事所怀有的莫名焦虑,同时又从较为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现代人对性爱的感悟和反思。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终于 我只想说 最终我还是看完了这本书 我一直以为这本书只是爱情 然而并不是如此 这中间贯穿着她的家庭 而这些却能让我们真切的明白生活在这环境下的女主为何愿意当个情人 也许是为了钱 我并没有从中感受到她对男主一丝的爱 也只是为了钱吧
当第一眼看见他在黑色的车上望着她,感受到他眼光的停留 也看见他向自己走来 胆怯而羞涩 她并没有拒绝什么 而是主动要求 他们的第一次也是如此 顺利到自己怀疑他们并没有激情
从她从小生活的状态可以感受到 这些所有的偶然 遇见 以及后来发生的事都将会变为必然 母亲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大儿子 可惜的是大儿子的不成器 偷 好赌 一夜之间将产业全输掉 她并没有埋怨什么 而是不断的替自己的大儿子擦屁股 也许是生活的不顺 也许是自己丈夫的早逝 让母亲显示的是哀怨 她没有勇气活下去 也终日活在失望中 努力挣扎 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大儿子身上 而女主很少从家庭中获得自己想要的 我一直觉得女主的物质和精神的缺失 让她迫切的想要寻找一个能够“包养”她的人 而当她第一眼看见他就觉得他是那个人 他是一位富裕的华裔 但家产都是父亲的 自己的生活被父亲所操控 自己的婚姻也无法做主 只能放弃自己所爱的人去完成包办的婚姻
一个白人娼妇 一个华侨富翁独生子 又怎能在一起
最终也只记得开头与结尾
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 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他对她说 和过去一样 他依然爱她 他根本不能不爱 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高三那会儿想从一言难尽的周考成绩中解脱出来,抱着被洗涤心灵、清醒神智的美好憧憬,我找到了《情人》的电子书资源。看了大概三十来页,我不仅没有解脱,反而陷入了另一个漩涡,一度怀疑自己是不脑壳有洞,不会吸收信息,看的背的东西都会漏。当时的自己真是,没点儿水平。现在再读《情人》,我终于面露苦色地面对了现实:时隔几年,我依然没点儿水平。
整本书读来清晰明朗,一两句话就可以总结概括,是一个谁都可以写,但没几个人能写好的故事。难就难在贫穷的白人小姑娘和她的有钱中国情人爱而不得的情感纠葛。我个人读时比较喜欢去品味字里行间溢出的人物个性,再把它们拼揍起来,形成一个与其说作者想塑造的,倒不如说自己理解的,或自己所期盼的人物形象。《情人》中的“我”老是让我想起《玩火的女孩》中的莎兰德,她们都一样,少时多难、瘦小但不弱小、早熟、个性、冷淡、不感性、不拖沓、思想独立、叛逆得光芒万丈,具备所处年龄段不应有的迷人特质。
至于《乌发碧眼》,说实话,我肯定失了智,不然不会连在讲什么都不知道。读完,我只记得黑丝巾、白被单、黑头发蓝眼睛、哭泣、睡眠、笑而又哭、生命、死亡,以及人物的痛苦、无力还有我没办法理解的纠葛。仅仅靠些物质名词就能够讲出一个让人摸不着头绪、理不清人物情感的故事,我只能说,不明觉厉。
打扰了,《情人》;打扰了,《乌发碧眼》;打扰了,玛格丽特·杜拉斯。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