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沉默的大多数

作者:王小波

李银河独家授权,并亲自校订全稿。自从我辈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本书收录了王小波的杂文代表作,他以卓越的文采,众醉独醒的姿态对社会道德伦理、国学与新儒家、个体尊严以及小说、艺术等方面进行了酣畅淋漓的剖析,表达了有理有趣的观点。时隔二十年,依然如同清流一般,读来让人沉思,让人捧腹,让人拍案叫绝。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冯唐称:王小波是现代汉语文学一个“好的不得了的开始”,所谓“开始”,是一个极为严重的判断:在“开始”之前是一片虚无。小波先生自己说:我要试着创造出一点美。他成功了,他不仅“创造出一点美”,还“明白了一些道理,遇见了一些趣事,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我如冯唐先生一样,也是在卫生间初识的小波先生,依稀记得当时的我开怀大笑,浑然忘时,以至于蹲久了起来站不住……时至今日,随着阅历增长,越看小波先生的书,愈觉有趣。他引用罗素先生“须知参差多态,方是幸福本源”这句话,我是不是可以从他思想和为文的“特立独行”作此理解:小波先生是“幸福”的?正如《积极的结论》:我从不抱怨命不好,而是认为,它好得很。不然呢?

“莫道三十仍年少,百年三分已一分”,令几颦眉的是,我这即将走完三分之一人生的人,却对小波老师书中的有些道理未曾懂得。起码,本书中反复出现的罗素先生,我未曾了解过,更不用说“卡尔维诺、尤瑟娜尔、君特·格拉斯、莫迪阿诺”等人了……

虽遗憾自己“青春虚度无所成”,但更坚信“人生自信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唯有在沉默中,偷偷上个补习班,再回过头来看看小波老师这条理清晰的思辨,从以小见大中重新领悟他的微言大义。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王小波的小说真的颇具幽默色彩,特别是这本《沉默的大多数》,特别值得一看,描述的完全与其他作家的手法不同。借用其他读者的观点概论一下,写的很到位。“当纳粹来抓共产党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来抓犹太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贸易工会主义者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贸易工会主义者;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徒;当他们来抓我时,已无人替我说话了。”挺佩服王小波的勇气,敢于说出好像成为我们整个社会形成的“潜规则”可笑又荒谬的现象,我们大多数人读书看报学着修身养性,明哲保身,即所谓中庸之道,我老师说,“坏人的胜利,是因为好人的不作为”但是正因为我们的袖手旁观,因为我们的漠视,才导致越来越多的坏人这么嚣张,只是越来越令人难过的是,那些敢于为自己说话的人,愿意为别人说话的人被当做“大声说话的傻子”,然后慢慢地,慢慢地,没有人愿意去抗争,甚至是为自己的利益,坏人继续变本加厉地兴风作浪,好人继续沉默不语。我们受到的教育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言多必失”“谨言慎行”,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君子坦荡荡”一言还意味着君子不会姑且坏人,要该出手时就出手,以天地正气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做一名真正的君子。其实有时候看到知乎,贴吧或者微博,有人会为自己的权利发声,感到欣喜,但同时也难过,我知道很多体制不够健全,普通人为自己说话有多难,但是我还是希望普通人也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评价或者要求,不管是对体制,对朋友,对家人还是爱人,只有对这个社会或者生活不满意,发出自己的声音,别人才会知道,甚至有时候会摸索着改变,我执着地相信一切都会变得美好,像个天真的孩子也没关系,反正国王本来就没穿衣服。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