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一部旅行车为载体,通过在路上的见闻、过去的回忆、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等各种现实场景,表达了韩寒对这个世界与当下现实的看法。故事由两条线索并列推进,线索一是主人公“我”开着一辆1988年生产的汽车,在前往远方接朋友的途中,与妓女娜娜相遇后一路相伴,由此碰撞出一连串的火花;另一条线索是在这趟旅途中,“我”不断地回顾自己的童年,思考着曾经的过往和当下的人生之路。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请回答这个世界——本真的力量~
在这本书中,韩寒采用了两条叙事路线,即现实与回忆交替进行。现实情况是陆子野驾着“1988”(一辆旧车的名字)去监狱接一位朋友,在路上他认识了娜娜,经过一系列的波折,他们两个成为了患难与共的朋友。陆子野带着娜娜一起上路去寻找她的归宿,但最终却没有能够如愿;另一条思路是陆子野在路上穿插进去的回忆,包括他的童年往事,比如爬旗杆,刘茵茵,丁丁哥哥,圣斗士,小虎队以及他年轻时和孟欣童的青涩爱情。
“空气越来越差,我必须上路了。我开着一台1988年出厂的旅行车,在说不清是迷雾还是毒气的夜色里拐上了318国道。”作品以一部旅行车为载体,通过在路上的见闻、过去的回忆、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等各种现实场景,以韩寒本人对路上所见、所闻引发自己的观点。这场真正的旅途在精神层面,如果说似乎逾越了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但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
在这部小说中,韩寒虽然在尝试着改变,但这种改变更大程度上来自于一种他渴望打破常规的叙述方式,以及那种惯常的语言表达。在语言上,韩寒没有像以前写小说那样带着炫耀才华的自负,以及玩文字游戏的张扬,这次,他的表达温和、节制、优雅了一些,甚至不乏冷静之处。这样的话语收敛,或许会被人看做是韩寒在向后退,是一种保守和妥协,因为从其行文上,我们发现少了一些韩寒式的激愤,而多了一些更为内在的经验。在精神世界上,他虽然还处于对青春期的活力书写上,但这种活力,不是他以前小说里那种满不在乎的劲头,而是转向对人性之真的审视。
在追忆叙事里,不无伤感,但是,每个人都从中获得了一种坚韧,只有活下去,才能看到这个世界的希望,否则,一切都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精神的持守,才是韩寒最后需要定格的真相。生活本身就是残酷的,如果我们将这种残酷当做一种无法化解的苦难,悲观可能会接踵而至。韩寒在小说中,却一一化解了那些斗争、困惑、纠结与矛盾,虽然有些还是未能彻底处理,但是,他至少为我们出示了他追求自由的姿态,让我们看清了这个世界是需要如何来与之周旋,与之对话的。这或许才是其写作的价值和力量感所在。
请回答这个世界~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以前不懂韩寒,现在能懂一部分了。
人生就是一趟旅程,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风景。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分别后无论多么遗憾和不舍,总还是要收拾行囊继续出发,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旅程还远未结束。
这是一趟追寻自我的旅途,我们需要不停思考,我们究竟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然后去做你想做的,去成为你想成为的,去经历你想经历的,别后悔。
韩寒是一个孤独的骑士,冷冷的审视着自身与这个世界,他的书总能让人感觉到彻头彻尾的孤独。他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他无法承受那份孤独,他想要寻求理解,所以他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他的书从来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他讲的也从来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他想讲他的思考,他想带领着读者去思考,他想给人以启发,他不想人们浑浑噩噩的过一生。然而这样的书太过沉重了,即使包裹着诙谐幽默的外衣,却依然让人感到无尽孤独,冰寒彻骨。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