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高敏感是种天赋」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高敏感是种天赋

作者:伊尔斯·桑德

为什么常觉得自己事情做不好、在人前丢脸?大家都说我太敏感、玻璃心、想太多!这是我的问题吗?丹麦心理治疗师伊尔斯·桑德俘获全世界敏感族的心理课。狂销全球美、英、德、法、日、韩等18国语言版权!用19个方法面对自己、向外沟通,你就是你,勇敢享受与众不同的天生才能!

「高敏感是种天赋」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悦纳真我

或许是因为有一点自学心理学的基础,这本书相对来说过于浅显了,很多问题还未深入探讨就匆匆结束,显得寡淡。为了避免先入为主的偏差,阅读前先做了测试,结果是中等程度的高敏感型人格,怪不得对书中的一些超敏感描述体会不深。全书看完,觉得近几年自我肯定和复原力培养做的还算成功嘛(给自己点个赞)。

说说收获吧,作者对高敏感型人和强复原力型人的对比引起了我的共鸣,一直对于天生乐观、不拘小节的人群不知如何概括,总算有个清晰的定义了。另外,对于高敏感型人如何选择伴侣也给予了一些启发。

如果你的伴侣是一个外向活泼、复原力极强的人,同时她/他还能尊重你的敏感型人格,那么你会发现你们的结合会带来许多优势。

这段话很到位,这里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是,复原力强的伴侣要能尊重另一方的敏感型人格,这样敏感型人格的一方可以被对方的乐观所滋养,在安全的环境中释放天性,而复原力强的一方也能在伴侣细致周到、善解人意的天赋中受益,这才是俗语中说的“互补”。如果没有互相尊重这个前提,那可就是一个来自水星,一个来自火星了,哪哪儿都膈应了。如果是两个高敏感型人在一起,更多的可能是默契而寡言的,生活平淡清欢,因为有更多的共鸣产生更深刻的连接,但也少了几分趣味吧。

总而言之,高敏感型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高标准、低自尊,最重要的是悦纳真我。

首先且最重要的是,你需要喜欢上作为一个高度敏感型人的自己。然后,合理安排你的生活,减少冗余的信息和刺激,迎合自己的需求。一旦以上事情被一一落实,很多其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你也会收获更多的舒适和安逸,大脑处于最佳状态,甚至会觉得自己拥有了参加社交活动的能量。

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吧!

「高敏感是种天赋」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一,认识你自己,认识心理学,首先要给大家一个忠告,要记住在认知心理学和分子神经学突飞猛进的今天,光靠自己一厢情愿的在各种心理医生或咨询师的自我沉湎的文字中对号入座,是远远不够的。二,作者难免会用一种既带有过于感性的女性主义的文字,又带有过度集中的自我关注,去解释很多明显已经属于习惯性焦虑或者强迫行为的日常行为和感受,这当然是不明智的,这就是焦虑或强迫,你承认它能怎么样,吃了你吗?三,人的一生的神经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经意的三岁前的日常照顾,他可能很早被送到幼儿园,早已习惯人来人往,对人流变动习以为常;她则流于紧张,容易被明晃晃的环境所困扰;你可能什么感觉也没有,自在得很,甚至随时睡着;而我可能注意到自己没有谁会,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对不同人生阶段,不同时期,不同情况,都要有一定的生理、病理和心理常识去做出判断,书中很多描述几乎就是神经症和ADHD或者注意力不足,没有必要去回避它,也没有必要去美化它。没有什么是能脱离诊断标准存在的,除非你就是坚决选择不相信自己存在一定程度的神经症状,而非要激动的给自己一个新的标签,而不去积极的面对、治愈它,而任由它发展。四,作者很恰如其分的照顾了我们这类敏感的人的感受,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能对应的上,感觉自己终于有了某种意义上灵魂标签一般的归属感。如果你是这样,我为你的自我暗示点赞,毕竟,只要你不会出现我以上所述,谁都不能阻挡随便你怎么想怎么YY,对吧。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尽信书不如无书,千万别拿本书就神兜兜的满世界去给人推荐,治病,但愿你能神经正常的回到客观世界,我们欢迎你!哈哈。看了一堆评论,实在爆笑。别太YY,我看好你哟~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高敏感是种天赋」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