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偶遇」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偶遇

作者:陈鲁豫

时隔十五年鲁豫出版新书《偶遇》,用书信体的形式回应当下年轻人最焦灼最困惑的问题。精彩纷呈,金句叠出。“爱很残酷,对于爱着的人来说,爱是天堂;那对于不爱的人来说,爱就是地狱。”“我鼓励为了爱尽力,但不鼓励为了爱发疯。”“千万不要被孤独夺走了爱的能力和渴望。”【2018年1月7日14:00,鲁豫将在王府井图书大厦与读者朋友面对面,欢迎参加。】

「偶遇」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这本书读完好像已有一周左右了,在这静谧黑漆漆的夜晚,突然想起它便有了以下文字.正如书名一样,与这本书的缘分也起于偶遇.图书馆、书店恐怕是我最喜欢待的地方了,倘若这书店文艺气息浓厚且布局别具一格不落俗套那可称的上是心头爱了.因此在某城考完试怀着复杂心情跑去新华书店泡着,一进熟悉的书区便被这《偶遇》的封面图吸引,这封面图好似我那天那时那刻的心境,莫名的被打动,于是抱着书席地而坐读了起来.

陈鲁豫,最初的印象来自于访谈节目鲁豫有约,新时代独立女性的模样,最欣赏的莫过于她独立的思想,再后来则是断断续续关于她如何如何瘦的碎片化的信息,直到读完这本书对她的认识好像更具象了一些.

本书通过作者收到粉丝来信(粉丝对生活感情的困惑或矛盾)并回信的形式来呈现给读者,作者站在自身的角度体会讲述者的困惑,给予讲述者或安慰或建议,好像隔空取暖给予心灵慰藉.

我很喜欢书中的一些观念,譬如:

1. “我就丧了,就不合群,就特无聊,那又怎样?”

大环境使然,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既定人设,标签化,让人们越来越缺乏做自己的勇气. 我想说丧就丧吧,不合群就不合群吧,接受自己吧,复制品才会千篇一律.

2.“恋爱也好,工作也罢,女孩子别被这些套路牵着鼻子走”

十七八岁爸爸妈妈死盯着你不准早恋,二十初爸爸妈妈开始暗示你可以有个对象,二十二三岁爸妈亲朋告诉你应该有个对象,二十四五岁该有稳定的工作&被催婚,二十六七岁孩子应该会打酱油,倘若二十八岁还未婚未育无对象,恐怕你已大逆不道害你妈妈焦虑到脱发.我从不赞同这种既定模式,正如书中所说“别被这些套路牵着鼻子走”,年龄带给我们的不该是韶华易逝的恐慌,而是经历带来的智慧和岁月沉淀下优雅的姿态.从不相信“女孩子生的好不如嫁的好”之类的言辞,我相信爱情可遇不可求,是为了彼此而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是在适时的时机适时发生,而婚姻也不是爱情的附加品.愿你在没有遇到对的他的时候,努力生活,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独立生活,独立经济能力的人.愿你不画地为牢,不被世俗的框架所捆绑[爱心]

好书可读

「偶遇」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我读书向来秉信“此未终,彼勿起”,所以为了能开卷下一本,即便这本书已然无甚趣味,依旧要有始有终。

书中以书信形式询问与回答,一来一往,到让我想起《傅雷家书》,当然内容却是全然不同。以鲁豫的社会地位和所受教育,应该属于高级知识分子这一阶层。但她书中传达的观点与咪蒙小情小爱并无二致,读罢,还有几分失望。

但鲁豫和咪蒙还是不同的,鲁豫通过自身的经历和秉信的理念,向读者表述她的不妥协不将就,无论观点如何,倒是与其自身经历密不可分,对读者的建议也还算真诚真挚。而咪蒙则是通过迎合当下女性心中所想,将一些两性对立的价值和观念不负责任地书写和鼓吹。但两者的核心内容,并无甚不同,只能说鲁豫更加“高级”。

这样的书,可能更适合放在厕所和床头,闲暇时感性地读上一两篇,也算是感受多元观点。若是要费上些许时间和精力,那还是大大不必了。

无论是新时代的独立女性,还是平庸平凡的普通人,无论是对于爱情的坚守与不妥协,还是尝试与生活婚姻和解将就,无论……纵此种种,都是个人的选择,无所谓赞同与反对,无所谓认同与批判。

于我而言,尊重所有的可能,理解人生的不同,坚守自己的底线。包容多元,坚守自我。

既然书中通篇都在讲爱情,那我也想表达下我的想法。写出来还有点扭捏和羞涩。

爱情可遇不可求,许是比撞鬼还难。我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只是这些年见过了太多不真诚与破碎的婚姻。我警惕每个对我别有用心的人,警惕他们把我当做货架上的商品来审视,警惕他们中意我是因为我的条件。但无论如何,我对爱情、对婚姻、对未来都充满了无尽的期待。

期待着,在我生命中即将前往的某个角落里,或许他正预谋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如夏日午后三点拂过的微风,为我带来生命里的温暖与清凉。

所以,Im on my way to find you.

又是一年圣诞,还是没有躺在沙发里和你一起看《真爱至上》,但我依旧期待着。

新年新气象,但愿。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偶遇」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