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沧海寄余生」读后感 心得体会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茨威格生于19世纪末,恰好来得及亲身经历欧洲文化在一战前最后的繁荣和稳定,也能觉察到隐藏在这背后的停滞、老朽和虚伪。在随后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欧洲逐渐从精神的巅峰坠落到道德的深渊,和平与人性遭遇越来越严重的挑战,一败再败。茨威格目睹了这一切,开始成为一位不情愿的见证人,在生命沉入黑暗之前,为后人留下了一个高贵而残破的昨日镜像。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读完茨威格最后日子写的书,很百味杂陈。这是一部处于绝望写的回忆录,又像似自传,也胜似自传。写完后他与他妻子相拥而亡,两年之后出版此书。在一战前的奥地利茨威格写了一个很美好,我也很向往的维也纳,那个地方对于政治漠不关心,虽会有腐朽,也有所保留。然而有着环境去追随着自由,去追随他们想要的思想。他们都在为着文学,为着诗歌,为着歌剧而着迷。音乐之都出了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他的文学艺术圈认识了里尔克、罗曼罗兰、乔伊斯,高尔基、罗丹、弗洛依德等,也非常佩服,他有能力也有机遇认识那么多顶尖人物。而他所努力所奋斗为着那些自由的思想的爱好的。从而进入一个更高的精神世界。与此相比,一战的爆发是非常残酷也打破了那个平静的、艺术的、和平自由的地方。对于茨威格而言,那个地方承载了很多东西,也有着他的理想,也希望着和平,但是因为犹太人,在奥地利。开战后的世界,通货膨胀、资源短缺、失业、经济危机。希特勒的打击犹太人,茨威格如何赤裸裸的艰难的写了下来,我猜他写的时候一定很悲愤又绝望,但一战并没有让他完全的失去希望,二战则最后的一点一丝希望都消失了,在流亡中自杀,何其震撼!他的死对文学界是一种损失,也许这就是命吧。但谁都没资格说他懦弱,悲观,应该坚强点,因为你没有感受到那个环境,没有感受到法西斯的猖獗,没有感受到那个对之前的美好世界的对比,那个我们感受不到他们对于自由的重视,遭受到暴力的强制性,也没有感受到那些对于财物的掠夺(在那个地方,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再加上对于精神上的折磨等,经过种种事迹之后,你说这些话,其实也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菲茨杰拉德说得好:“在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对别人评头品足的时候,’他对我说,‘要记住,世上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那样的优越条件。’”批评、教训茨威格的人,又何曾经历过他那样高开低落、跌宕起伏的一生。致敬!斯蒂芬 茨威格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人类群星闪耀时,正是先生诞辰日。今日(2018年11月28日),是斯特凡.茨威格先生诞辰137周年纪念日,一个令我怀念的日子。先生生前最后一部作品——《昨日的世界》,至昨日深夜,重温完毕,默然掩卷,无限唏嘘,心潮难平。

亲近永不过时的伟大作品 ,走近昨日的世界,回想先生最后的话:“在我自觉自愿、完全清醒地与人生诀别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任务亟需我去履行,那就是衷心感谢这个奇妙的国度——巴西,她如此友善、好客地给我和我的工作以憩息的场所。我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与日俱增。与我讲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洲亦已自我毁灭,从此以后,我更愿意在此地重建我的生活。但是,一个年逾六旬的人,再度重新开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却因常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而消耗殆尽。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我的生命为好。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最崇高的财富。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过于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

时至今日,先生辞世已将近77周年,然而因其隽永文字、流畅行笔,他以诗人的感情、小说家的技巧来描写心理,刻画细节,再现历史,融哲理于抒情。任何尽人皆知的史实,在先生的笔下便会变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昨日的世界》即是典型。正因如此,《昨日的世界》不是自传,胜似自传;不是回忆录,超越回忆录。它在广大读者中永远具有魅力。

人生的聚,有定额;人生的散,有期程,任谁也无法所求,更无法延期。然而对于我来说,先生从未曾离去,他活在我心里,一再地让我不期而遇。他已是我的星辰。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沧海寄余生」读后感 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