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新畅销译本!独家无删减插图版!读者口碑推荐榜第1名!荣获波比小说奖诗人徐淳刚,译自英国VintageBooks权威定本!销量突破100万册的毛姆代表作!白岩松、余华、高晓松口碑力荐!“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你一生真正的抉择只有一次,你应该被梦想照亮,还是被金钱照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月亮与六便士》The Moon and sixpence,英国作家毛姆,1919年出版。阅读时间20190217-20190312,时长7小时。不知不觉翻完最后一章,竟然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在最后作者反而没有长篇议论,我想这正是毛姆有意要留下空间,让读者慢慢体会、说出自己的理解吧。这部小说思想和内容特别丰富,绝不是简单地告诉人们不要只顾着脚下的六便士,而忘了抬头仰望月亮。正如前言中提到,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社会与自我、感情与理智的冲突是小说的四大主题。每个主题在小说中都有很鲜活生动的人物故事——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斯特里克兰夫人,斯特洛夫,塔希提岛,尼克尔斯船长,阿塔,布吕诺船长,库特拉斯医生以及他讲述的亚伯拉罕医生的故事。说几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感受吧:①毛姆的写作手法围绕“我”开展,就是这种看似“老套”的写作手法,却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按时间顺序写起,夹叙夹议,很有真实感和代入感,“我”的论述和看法也很发人深省。②看到一半时,斯特里克兰抛妻弃子的行为,冷酷嘲讽地对待斯特洛夫,让我感觉很痛恨,虽然知道他是在一心一意追求着艺术,但是毫无责任和担当让我很是厌恶;再看到了塔希提岛后的文字,让我慢慢没有了这种反感,我想也许是因为斯特里克兰在放逐自己远离文明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也许是原著人更能接受和同情他,到结尾看到斯特里克兰为艺术献身,在我心中的形象也崇高起来,这或许就是“月亮”和“六便士”的选择吧。③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发人深省。④还有小说中提到的高更的旷世名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斯特里克兰和现实中的高更类似,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关头,放逐到塔希提岛远离文明与喧嚣,穷困潦倒重病缠身,用自己的全部的创作热情思考这一终极哲学命题,倾注到这幅作品中。人生如梦,你是希望枕着月亮还是六便士?这是一个永远值得思考的问题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在僻静的变电站里值班的时候,有时一个人凝望着夜空,苍穹万里,浩瀚宇宙,总觉得自己几十年的生命毫无意义。为什么而努力,为什么而竞争,为自己也好,亲人也好,时光轴拉远点,好像都无意义。谁记得自己爷爷的爸爸长什么样?谁记得爷爷的爷爷爱吃什么?做过什么?宏观角度来说一切都没有意义,时间的洪流终将吞噬一切,还有什么可以预期?日后想来,这辈子有没有意义是建立在不同的价值观上的,首先得确立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生活才有了衡量是否有意义的坐标。尼采说,即便追求虚无,也胜过无所追求。想要混日子是种追求,想要突破极限是种追求,想要寻求真理也是种追求。简而言之,追求即是意义。人生漫长也很短暂,在追求的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行者。诚如之前的书评里所说,往往越是追求卓越就越鲜为人知,人们会为你死后的葬礼送花,但你活着受饿时,却没人肯端上一碗热汤。脱离了现实生活,一切无从谈起,拿得起六便士,就得忍受低下头的平庸。然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天边那一抹美的让人痴狂的白月光。错位的人生限制了多少追求,梦想的遥远劝退了无数拥趸,上天却从来没有关闭通往杰出的道路,人不怕走进漆黑的夜里,就怕心中没有光明。《月六》的故事之所以被人推崇,正是因为这种人格的珍贵而少见。世间多是“我”这样的人,而少有斯特里克兰。俗世中诸多羁绊,埋没了理想,没有很高的天赋,也没有主角光环,甚至不知道明天该何去何从,只知道还站在舞台上,就得卖力的表演。这也是你、我、他这些平凡人唯一能把握的事。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个静默不语,独处却还在思考的自己,才是真的自己。我们没必要去复制别人的老路,作者想表达的,兴许也只是人生不止一种活法。与其在皮毛里安家立业,不如一起做个探险家吧!科学、文学、音乐、草木生灵、星空宇宙……都是岁月和智慧积蕴的等待探索的宝藏,平静而富有意义的思考使孤独成为人生极为珍贵的体验。回想起那万千星光的夜里,独赏一轮明月的你,头顶上是一片碧空,浩瀚无垠。当你怀抱着黑暗,心如止水,这一刻世界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刻,你看到了自己。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