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身份的焦虑」读后感 心得体会

身份的焦虑

作者:阿兰·德波顿

这本书并非一本充满学术语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为现代人解读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为“身份”而焦虑。“身份”这个词在这本书中更多的还是指一种社会地位,一种当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禄。为什么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势利”,对于金钱和时尚的欲望之壑为何总也填不满?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克服这种身份的焦虑呢?在阅读这些文本的时候,一方面,你会惊叹于德波顿广博的知识,那信手拈来的典故和风趣的点评,为你从多个视角展现了人类的“身份”观念;另一方面,你会渐渐审视自我,发现许多已经在你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开始动摇和解体。

「身份的焦虑」读后感 心得体会

《身份的焦虑》

阿兰.德波顿

我们习惯通过镜子来看自己。“他人对我们的态度、对待我们的方式”就是这面镜子,被用来判断自我形象。因此,他人的忽视容易引起我们心理上的不适。

身份的焦虑产生的原因:

①不用担忧基本生活需求

②与他人的比较

③信息全球化,让我们可以通过杂志、互联网等获取各种成功的故事,让我们觉得成功是一件可能的事。

P.S.

①我们的攀比对象是和我们地位相当的人。 ②我们大部分的欲望不是我们的真实需求。

chpater1 渴求身份

定义: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①被看做重要的身份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

②获取身份上的胜利是困难的,想要终身保有更加困难。

③我们对自身价值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通过他人的态度来判断

chpater2 势利倾向

我们身边有很多势利小人,我们生活在他们势利的目光之下。

势利者

①因他人没有社会地位而瞧不起他人

②带有过分社会或文化偏见的人(一切过分强调一定价值观念的人)

③最明显的特征并非简单歧视,而是将社会地位与人的价值画等号(关注权力、声望和名声,权力发生转移,他们崇拜的对象也会发生变化)

④势利者的观点和立场受社会舆论和大众观点的影响

⑥势利源于内心的害怕

⑦势利社会里,地位底下的人遭受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痛苦。物质痛苦在于贫穷,精神痛苦在于遭人白眼和被轻视。

chpater3 过度期望

我们永远都不能安于现状,永远都有尚未企及的梦想。

①物质进步

先前的奢侈品,逐渐变成了上档次的东西,而原先上档次的产品逐渐变成了生活必需品。

②平等、期望和嫉妒

a.我们不会孤立地形成对事物的期待,必然有一个参考对象。我们的对照群体是和我们地位相当的人。我们把越多的人归为和我们同一层次的人,我们就越容易产生嫉妒。

b.人们深信我们生而平等,有足够的能力去实现我们的任何理想。

c.在新的社会秩序下,人的社会地位和自身成就有关,尤其是经济方面。

③失败什么时候会带来羞辱?

当我们一开始就觉得这件事情涉及我们的自尊和成就感,并努力去做了,最终还是做砸了。这时的失败会让我们感到耻辱。

④影响自尊的因素:

自尊与我们对自己的期待成反比,和我们实际的成就成正比。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身份的焦虑」读后感 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