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纪实中国三部曲序曲!《江城》在美国畅销超过十年,是美国人了解中国的首选书。该书获Kiriyama环太平洋图书奖,得到《纽约时报》《经济学人》《纽约客》等多家外媒推荐,是《时代周刊》亚洲图书排行榜第一名。彼得·海斯勒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及《国家地理》等杂志的撰稿人。随着《江城》《寻路中国》《奇石》的出版,他成了西方书写中国的最畅销作者。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我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它只涉及一小段特定时期内中国的某个小地方。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涪陵都位于江河中游,所以人们有时很难看清她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在1996年至1998年间,我学会了热爱涪陵。能再次回到长江上的感觉真好,哪怕它的旧时激流只存于我的记忆之中。
「江城」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并不是什么点评。刚刚看了十几页,勾起许多怀旧、回忆和联想。至今唯一一次到涪陵,是1996年“告别三峡游”路过。当年夏天因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洪水,很多地方(游船应停靠的风景名胜)都没能停靠,可惜没能亲眼目睹那些自然景观和体验那些人文风土。有一天,因江轮需要在涪陵停靠休息,也许还有其它事情,反正我不清楚也无需关心那么多,才有幸得以在那个“著名品牌榨菜包装”上得知的地方上岸。虽然时间短暂(大约也就三四个小时左右)但对于我来说印象深刻。犹记得那天登岸已经是接近傍晚时分,白天的炎热也许即将开始慢慢褪下,但人的身上、心上依然暑热难熬。岸上码头一直走上去的坡路主要是由石板铺成的。路边隔几米就有一两个小吃摊,卖凉粉、凉面;有摆摊卖着看起来并不新鲜甚至有些落伍的玩具和毫无特色的纪念品等等;还有几个路边摊卖光盘,大多数的摊主安静的卖着东西,一个小摊放着音乐招徕顾客,具体什么曲子我已经忘记了。天气很闷热,感觉自己全身都粘乎乎的,心想凉粉是不是吃下会凉快些……随便找了一个摆摊坐下买了一碗。香辣又清凉,没有失望,果然心情也清爽了很多。因为喜辣,又吃了担担面,依然也没有让我失望。后来,沿着坡路继续上去,在一个似乎大点的商场前买了根冰棍,边吃边乱逛消磨时间,没逛多久就被催着赶回船。从坡路往下走,落日的余晖中清风开始吹拂,望着坡路尽头的码头、江水、江上的小船、江边的游船、路边小摊、还有路边并不喧闹的人们生出些留恋,留恋什么说不清,记得当时和妈妈说了流连这个词,我妈还说我恋恋不舍。回忆里那个小小的地方安静、平和、不喧嚣、平易近人,仿佛很符合我想象中南方的江边小城的意象。它并没有什么奇特,却也有淡淡的吸引。其实想想那个时候正是它,也是整个中国发生深刻变化和迅速发展的时期。那时曾以为还会再去的地方,后来大多也很难再到过,本以为会再回到平静安宁的气氛所笼罩下的地方,却发觉已过去了22年。若如今再回到那里,大概也未必会有当初那平静又近人的感觉了。也许,记忆中的很多地方和很多感觉,再也回不去了。也许,那本就是异乡客的错觉。涪陵,我也许再到不了了。
「江城」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终于看完了这本江城,也舍不得完结,十几个小时江城涪陵给我的印象挥之不去,美国小伙彼得海勒斯,中文名何伟,重庆话“霍伟”,写出了新旧交替发展中的中国小城,是上世纪中国人共有的记忆,竟然让人有种亲切感,我们怀念过去的小城、乡村,我们的乡愁情节在这部书里都得到了释放和抚慰。在无尽无止的变化之中,有一部分记忆留在这本书里,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相机留不住这种复杂的情感,唯有书本才能承载这种情感和文化。
很佩服霍伟的观察能力和适应能力,在两年之中,学会了汉语,也学会了当地方言,用深刻的体会和敏锐的眼光对中国人中国文化进行了记录和描绘,融入了当地生活。最重要的是作者教授了一群可爱的学生,无形之中也影响着学生们,桃李满天下,即使不在中国了,常常保持联系,也是在中国的成就,也是在中国生活的那段时间存在的证明。
我教的不仅仅是文学课,其中还有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在几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在这里的教育体系——包括这些孩子们的教育体系——当中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教的不仅仅是文学课,其中还有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在几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在这里的教育体系——包括这些孩子们的教育体系——当中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十几个小时江城涪陵给我的印象挥之不去,转身抽出,眼前是靓丽的教室,丰富多彩的投影仪,脚踩光滑明亮的木地板,黝黑宽阔的黑板,大而亮堂的空间,通透透明的玻璃窗户,还有一个小阳台……而今的中国已经快速发展着,这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骄傲,同时过去的一切,贫穷落后但民风淳朴,小城静谧优美的过去,一去不复返了。由此,道出一句老生常谈的话语: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江城」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