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一书以北宋、辽、西夏、大理并立的历史为宏大背景,将儒释道、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其中,书中人物繁多,个性鲜明,情节离奇,尽显芸芸众生百态。丐帮帮主乔峰与大理国王子段誉、少林弟子虚竹结为兄弟。他身为大宋武林第一大帮帮主,发现自己竟是契丹人,虽受尽中原武林人士唾弃而不肯以怨报怨;他身为辽国南院大王,却甘愿背上叛族罪名,最终以悲壮的自杀来阻止辽国发兵攻宋,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天龙八部(全五册)(纯文字新修版)」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我读《天龙八部》
端的是大气磅礴,荡气回肠,不愧为金先生巅峰之作。从小开始历经电视版本熏陶,当时看的着实入迷,受电视人物的喜怒哀乐影响,恰逢今日终于把原本看完,历经半月有余,看的如痴如醉,知道情节大致走向,亦不影响阅读乐趣。
喜爱之余原因有三,其一,本书取名极具用心;有直接的历史人物,更有金先生潜心创作的名称。而且个人名称对应个人性格,基本上严丝合缝。有非也非也的包不同,钟灵毓秀的钟灵,语笑嫣然的王语嫣,也有婉兮清扬的木婉清,志在复国的慕容复,还有游坦之(林平之配对),苏星河,李秋水,薛慕华等等,数不胜数,可以说是名字百科全书了。
其二包罗万象的各色人物,各种性格,各种派别,形象丰满,哪怕出场不多的人物几乎都有故事,宛如戏中戏的感觉。三大主角自不用说,有勤政爱民的段正明,有风流多情的段正淳,有重义守信的南海鳄神,有为情所困的天山童姥,亦有凄凉悲惨的段延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也都有自己一套做法,更多的是“众生皆苦,有情皆苦”,想复国当皇帝的最后疯了,不想当的无奈登极,相当和尚的当了驸马,喜欢的都是自己的妹妹,还好后面都没障碍,父亲专坑儿子,总之形形色色的人物交织在一起,初开明线上的人物走向,也有暗线上的人物发展,以人物驱动故事发展,很多人物单独拎出来都可以写成一本书,金老是真舍得,不愧为江湖史诗。写了14部就写完封笔,也确实是把能写的都写完了。
其三故事横跨东西南北,格局之大,场面之宽,高潮迭起,浑然一体。有苍山洱海旁的大理国,有荷花满天的太湖曼陀山庄,有风雪千里的北国,在各类地方与各类民族发生一起起波澜壮阔的江湖家国纷争。段誉无量山下玉壁学武,太湖畔边磨坊混战,天龙寺群僧斗鸠摩智,杏子林乔峰被弃丐帮,万劫谷里对弈棋局,西夏皇宫公主招亲,鸠摩智枯井得道等等,一件件事串联一起,直至最后萧峰自尽止干戈,延庆太子终得子,段誉荣登大宝,浑然一体,通读下来犹如登山,一座座山都在脚下,终得登顶最高峰。
时间紧急,文笔粗浅,都是有感而发,以此记录《天龙八部》阅读完结。金庸先生千古,作品必永流传。
「天龙八部(全五册)(纯文字新修版)」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为什么会喜欢武侠小说呢?是沉迷于其中的盖世神功吗?是沉湎于书中人各种妙不可言的因缘际会?又或者与其中某个风度翩翩的少年郎恰起共鸣?又或是想脱离现实的乏味,暂且猎奇于种种太虚幻境。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刚开始觉得真有意思,南海鳄神和丁春秋的星宿派真的担起了本书大多数的笑点。可是看着看着,就开始难过起来,阿朱姑娘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姑娘了,偏偏红颜薄命。塞上牛羊空许约是让人心痛的几个字,想起阿朱在那天晚上曾经央求萧峰先去雁门关待上一年再回去报仇,可是这个心愿也未能实现,阿朱死后,阮和段正淳居然这样冷漠薄情,也让人心寒。段誉:本来对于段誉的多情且幼稚很轻视,觉得这个人只顾自己欢愉,丝毫不管后果,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看到一个喜欢一个,可是看到后面,有很大的改观,不管怎样段公子是一个善良仁义有担当的人。很多人也许认为段对于王姑娘的百般呵护深情是舔狗行为吧。我对舔狗很不齿的,但是我并不觉得段公子事舔狗行为,卑微但是并不会让人瞧不起,他无论如何也没有因为美貌,是非不分,并且他所屈从的是自己对于美的向往,虽然掺杂很多主观的感受,但是并不落俗套。但是后来他突然醒悟原来自己并不喜欢王语嫣,甚至觉得之前的种种真的像是一只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这倒让我不喜欢,既然之前的确将王姑娘看成天仙一般的存在,那么当对王姑娘的这份敬仰没有了的时候,也实在没有必要再去评判之前的种种行为了。段誉哎,本来的描写就是一个秀丽俊雅的鲜衣少年,真的好不喜欢后几章的描写哦。我总觉得虚竹的人物设定特别Bug,近乎意淫般的存在。但是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后面那个公主将四姐妹许给段誉,也是让人啼笑皆非。本书中最喜欢的人:阿朱,风波恶,木婉清最喜欢的人物: 阿紫 游坦之风波恶真的太有趣了,如果能遇到现实中像极了天龙八部中的一个人,我第一想见阿朱,第二便是他。单纯善良有着像小孩子的一面。 游坦之人物形象太丰满了,如果他对萧大侠不是虎视眈眈的,我会更喜欢他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武侠纵是再天马行空,也难逃种种宿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天龙八部(全五册)(纯文字新修版)」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