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

作者:佚名著 金俊俊 何玄鹤编

《癸酉本石头记》是一部带朱批的石头记抄本,封面题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全书共12册,每册9回,计108回。通本带有大量朱批,有落款的批语中部分署名“畸笏叟”、“松斋”,第108回回末批:“是书至此暂告一段落,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吾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癸酉本显然受到很大的争议。通读此本我也在真本伪作之间犹疑不决,有时感觉是真本有时又觉得是伪作。心里当然希望这是真本,只是此本很多描写和情节确实太粗糙了,有的情节几乎唐突到毫无铺垫,而且还有很多令人怀疑的纰漏。然而整体而言此本非常贴切前八十回的批语和伏线了。闭上眼让整本书的轮廓在脑子里过一遍的话是很自洽的。而且此本有很多令人不得不赞叹的情节在里面。影射明末的家亡血史也确乎有很多支持的地方。里面的诗词感觉也是有一定水准的。如果是伪作,作者水平已经很高了。我看有个评论特别提到发布者是初中学历,不知何意。但是此本有些地方的语言却又很粗糙。一种说得过去的解释可能就是这是吴未经精修的初稿加上发布者等人的修改和凭记忆自己增添了很多细节,并一些不实的谎言。吴做了初稿,曹家尤其是曹雪芹对这份手稿进行了深入的精修,这是整合全书可以说得过去的解释。这本身也并非空穴来风,是正文里面提到的。而曹家或许增添了自家经历的一些事实到创作中也未可知。所以说此本使百年红学大厦轰然倒塌感觉太夸大了。新闻记者总是喜欢这样抓人眼球。我想还应该考虑到的一点是红楼梦从接近八十回才开始收网,这意味着只剩下二十八回的笔墨来交代一百来人的结局,这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平均每回要死四个人。非巨大的变故使很多人在一回中死去不能实现这个目的。这本身也很容易导致情节的过分跳跃。从这方面看,初稿很粗糙又在情理之中。不过这二十八回确实太血腥和凄惨了,令人不忍卒读。美好被碾成了粉末给人看。可以理解,每个人都在心里有一个完美的宝玉黛玉宝钗形象,但那原本就不现实,因为彼时都是年幼的孩子,等他们长大了,经历了试探,方才流露真实人性中的恶。此本的人物变化虽然粗糙,甚至瞠目,确是符合真实的人性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茫茫大地真干净。真干净,这才是红楼梦真实的结局。假作真时真亦假,客观来讲,此本很值得一看。是真本伪作,列为看官就自己决定了,至少我不认同很多人讲的它显然是一部伪作,或者只有傻子才把它当做真本。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即使这本书最后鉴定为不是真本,而是续作的话,那也是目前写的最好的续作。看完后感觉写的特别精妙,有些细节细思极恐,解决了很多红楼梦遇到的困惑。

对于探春的远嫁,王熙凤早在前八十回就说过:三姑娘啥都好就可惜了是庶出。而这本书真的对应上,三姑娘因为庶出而错过好的姻缘最后被迫作为人质远嫁他乡。

解决了红学遇到的诸多问题如王熙凤知命强英雄,贾元春谜底为何为炮仗(按照癸酉本的解释,是元春在国难之际,带兵上阵后被小人诬告谋反,为 18回元春灯谜诗:“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的照应)。前八十回作者在晴雯之死和芙蓉女儿诔之间插入一段巾帼英雄林四娘领兵打仗的故事,还让宝玉做了一首诗《姽婳词》,这应该也是元春上前线的伏笔。

如此,全文读下来细思极恐,完全颠覆了我对红楼梦的认知。

不认为这是后人所写,私以为内容梗概应该就是红楼梦丢失的那部分文章,张爱玲之红楼梦未完,不知会有何感想?!

有想深入了解,也可去b站搜:吴氏石头记,里面有很多up主诸如女王泡面等等的很好的视频分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