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推荐的中国读者要读的37部世界文学名著之一,入选“中国读者理想藏书”书目。1999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个人理想藏书之一。主人公爱玛为了追求浪漫和优雅的生活而自甘堕落与人通奸,最终因为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而身败名裂,服毒自杀。
包法利夫人 读后感 第(1)篇这本书有种悲伤的浪漫。爱玛的憧憬,爱玛的选择,爱玛的逃离,爱玛的沉沦,到最后的死亡。可以看到她压抑过,节制过,挣扎过。也多次打算努力的淹没在日常生活中。对莱昂最初的决绝,正是对内心道德感的加持,从小接受的教育让她一心想成为高贵的人,物质的高贵离她过于遥远,于是转而她希望可以保持住内心的高贵和骄傲。她希望与世人是不一样的,她蔑视周遭的平庸与媚俗。带着这种复杂的期待她拒绝了莱昂。但随着莱昂的离开,她发现一切都没有任何改变,所有想象中的浪漫纯洁似乎只是她自己的自我感动而已。于是他接受了第二个男人炙热的爱情。她憧憬这种浓烈的爱可以拯救她,她的深陷其中,只是想逃离。逃离白开水一样的温吞,她以为离开就可以得到她想要的生活--刺激新奇富有生命力。她太相信她读过的那些书,太向往书中所写的故事。她把故事当了真,她以为她也是可以成为故事的人。这种对于浪漫的过分执着,使得她知道自己被抛弃的时候,病倒了好几个月。这是她梦碎的第一次。
病好以后,她把希望放在包法利身上,她希望自己的丈夫可以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医者,这样她的生活也会跟着耀眼起来,她对成为一个传奇从未死心。但是结果是背道而驰的,差一点造成人命的过失。她放弃了,在现实的冷酷与无望面前。于是只在乎眼前的苟且与享受,不管不顾,即然未来已无任何希望。此时她的挥霍,她的沉沦,与爱已无半点关系。但我认为这绝不是贪慕虚荣。她只是绝望,连挣扎都不愿意了。最后选择死亡,她是一点眷念都没有了,只想着快点结束这一切。真正逃离这个在她身边的真实世界。过于冷酷,过于虚伪,太不符合她的梦想。
不过我以为她悲剧的来源绝不是因为爱慕虚荣,而是她永远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她期待会出现那么一个人,可以给她不一样的生活。不过如果她靠自己坚持并追求心中的梦想,那大概又是另一个悲剧故事了。在那样的生活环境,女性的自我也是不道德以及得不到伸张的吧。
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