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读后感 第(1)篇偶听《那一天》,被降央卓玛那醇厚甜美、收放自如的天籁中音所感染,心底一片温暖!更让我好奇的是,歌词中的“经殿”、“经筒”、“佛塔”这些藏传佛教的圣物,以及“匍匐”、“觐见”、“磕长头”这些佛教徒的圣洁行为,怎么就成了这首美妙情歌词的要素呢?分明表达的是“和尚偷情”的故事。不禁对此词作者产生了兴趣,一看叫“仓央嘉措”,寻思着可能是西藏的某位现代诗人。受好奇心的趋使,我打开了百度,这一搜差点吓掉了我的下巴,仓央嘉措是三百年前的古代人,而且还是只活了25岁的西藏第六世达赖喇嘛。疑问又来了,一个受万众信徒顶礼膜拜的藏区佛教领袖怎么可以写出这么世俗的情歌呢?答案只能在书中去找。
关于仓央嘉措的书很多,最终有幸选对了这本《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全书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世”,对藏传佛教的历史以及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形成用简略点文字作了历史脉络明晰的介绍,叙述不乏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可读性很强,这是我获益颇多的部分。第二部分为“今生”,描述了仓央嘉措传奇、另类、无奈的短暂一生,这部分满足了我的好奇心。第三部分为附录,收集了三个译本的仓央嘉措诗歌。两位女作家(也许是男的)文笔细腻,行文流畅,用传说和想象弥补了历史资料的不足。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一天》的歌词并非仓央嘉措所写,而是借用了现代音乐家何训田写的《信徒》(朱哲琴原唱)的歌词。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