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马可·波罗游记

作者:马可·波罗

欲知世界各地之真相,可取此书读之。马可·波罗,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旅世家。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尼古刺·波罗和叔叔玛窦·波罗,途经中东,历时蹬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著成《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记述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

马可·波罗游记在线阅读地址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第(1)篇

《马可波罗游记》是一个绝佳的案例;它的存在和蜚声中外充分说明了西方人对东方的刻板想象以及这种刻板想象对东方的影响;虽然这本书曾在文艺复兴的欧洲激起了对东方的极大向往,但一个奇怪的事实是,既然《马可波罗游记》在国内也几乎无人不知,但为什么在国内很少有人真正读过这本书?
有名无实必有蹊跷。
这本书内容可分为两部分,蒙古帝国史和东方各国城市概况。关于蒙古帝国史的部分,乏善可陈,略去不讲。对于东方各国城市(尤其是中国城市)的概况既要,类似干瘪的传说,缺乏生气和细节;以至于无法确信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这些城市,难道仅仅是走马观花甚至道听途说?至于书中不时流露的对偶像教徒的歧视和对基督教的推崇,像是某种不可捉摸的刺鼻异味。此外对于契丹、蛮子(13世纪蒙古及西方对中国北方和南方的称呼的音译)等风俗的描述甚是粗略,所谓城中居民皆是偶像教徒(佛教徒)、人死焚其尸等与中国古代实际情况差距极大。毕竟中国人大部分是泛神论者或无神论者,中国社会也是世俗化社会,并非全部居民都是佛教徒;而人死焚尸更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殡葬礼法。这本描绘东方的书籍竟然让东方人读起来颇为疑惑,可谓是其一大特色。
出于对历史的酷爱,又由于其盛名,这本书已经读过两遍,也终于明白此书的价值何在。《马可波罗游记》对欧洲近代历史的激发意义让它在欧洲历史中拥有了一定地位,这种历史地位也成功地掩盖了其学术价值的不足;也即事实并不重要,不论这本书写的是真是假,反正其激发了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而今天的世界文明,西方人占据话语和叙事的主导地位;当这本书传入中国,虽然其学术价值堪忧,但鉴于其在西方历史中的地位(也可以说是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因此屡屡出现在国内历史学界的各种东西方交往史的叙事语汇中。可又因其内容实在是乏善可陈,所以国内学术界只能重其名,而无法重其实。
想通了这个逻辑,也算是读完《马可波罗游记》的最大收获。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