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季羡林私人史:一个国学大师眼中的百年中国 读后感

季羡林私人史:一个国学大师眼中的百年中国

作者:季羡林

作为一个人生足迹走过近百年的世纪老人,季羡林一生的经历与现代中国的诞生与觉醒几乎同步。《季羡林私人史:一个国学大师眼中的百年中国》是一位亲眼见证了中国近百年来历史变迁的知识分子历经劫波之后淡定的人生体悟;是一代国学大师烛照自我的心灵“自画像”。《季羡林私人史:一个国学大师眼中的百年中国》共分五辑,在文章篇目的编排上,以时间为序,将季老所撰写的有关其人生经历及其因此引发的抒怀感兴之文逐一辑录,使之成为一部记录季老坎坷一生穷究学术、追求真理的“私人史”,一部以私人的眼光见证和亲历20世纪中国历史变迁的“口述历史”。通过先生对于百年现代中国的观察和社会转型的思考……

季羡林私人史:一个国学大师眼中的百年中国在线阅读地址

季羡林私人史:一个国学大师眼中的百年中国 读后感 第(1)篇

一、引文。

“文化确实有中西之分,西方文化以分析的思维模式为基础,对物质一分再分,认为可以无穷尽地分析下去,对大自然则抱着征服自然的态度,诛求无餍。东方文化则以综合思维模式为基础,主张天人合一,也就是张载所说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人类要和大自然做朋友……新的世纪中,东西文化都将继续发展下去,而且会互相融合,但是融合是有主次的,必须以东方文化济西方文化之穷,以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为中轴线而运转……李政道的一些看法和鄙见颇有相同和相似之处。”

二、引评。

温总理说:“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又说:“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的一生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三、梗概。

第一辑,只道寻常(1911–1917),家人厚恩亲情童蒙。第二辑,游学梦忆(1917–1934),奔叔家,学《三百千》、《四书》等,及长,《左传》、《战国策》、《史记》、英语。高中,从鲁迅之友董秋芳读国文,发表散文作品,兼猎德语。大学,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主修德语,业师陈寅恪、朱光潜。第三辑,留学哥廷根(1935–1946),在“教授爷爷”西克、“教授父亲”瓦尔德施米特、格林、布劳恩门下,攻读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俄文、南斯拉夫文、阿拉伯文,熟知德式语言教学策略,“教语言好比教游泳,把学生带到游泳池旁,把他往水里一推,不是学会游泳,就是淹死,后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赞赏德国人勤奋智慧,办事治学一丝不苟,从中受益,看不惯西方国家没什么尊老概念。第四辑,我和北大(1946–1993),开会/洗澡/牛棚/社教运动/马列主义大字报/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临界线/资本主义学术权威/抄家/在自绝于人民的边缘/接班人叛变/老佛爷与破鞋/太平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正名/定位/语录/训话/规定/特务/特别班/折磨论/半解放/新时代。

四、略论。

季大师2387平方米的憩园和汉白玉像,已是极高评价。主要身份,大学者,求知授课之余,开会,就有对开会的研究,挨整,就有对挨整的研究,草木瓦石皆可研究。写散文,算副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春兰秋菊夏荷冬梅,写个遍,奔走坐卧都是文章。学养厚,境界高,成竹在胸方动笔,飞龙在天恋河山。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季羡林私人史:一个国学大师眼中的百年中国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