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给所有中国人的内心都造成了巨大的创痛。而清帝国的南方,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对太平军的决战在即,清帝国如何熬过这段艰难的时光?历史还能再给它机会吗?本书以火烧圆明园事件为切入点,将晚清帝国风雨飘摇的历史画面徐徐展开,对咸丰帝、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洪秀全、李秀成、巴夏礼、华尔……诸多历史人物进行深入人性底色的刻画与描摹;这里有风云人物成长与折戟,有朝堂政治的诡谲波澜,有战场上的玄黄带血,有对外博弈中清政府的进退失据,有人性的闪光、懦弱与复杂,也有对火烧圆明园之谜等诸多历史迷误的辨正与思考。
火烧圆明园 读后感 第(1)篇好书,读过了三套丛书中的鸦片战争,再简单涉猎完这本火烧圆明园,让我感到很惊讶的是作者作者擅长战争着墨,刻画了咸丰年间的历史与政治,相对给予了历史客观公正评价,与很多历史书掺杂个人情感导向,我认为作者三观很正,没有刻意摸黑或者夸大某个人物功绩,就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僧格林沁来说,并没有以简单的思想迂腐,打仗无脑一概而论,作者而是从他每一次行动部署中,得出具体得失。总体而说,咸丰朝一代主线还是太平天国,承接上一部湘军崛起,可以说太平天国是晚清风云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名将辈出的一代,作者给予了很大关注,不仅仅侧重于曾大帅的湘军一部,而是连同防守浙江的楚军左宗棠,防备淞沪的淮军李鸿章,甚至于华尔洋枪队,李秀成的战略策略也有一定侧重描写。这部书是个好书,我本人虽对太平天国这段历史虽然如雷贯耳,略知一二,然却不甚太了解,所以短浅略读了一下这本书内关于中期太平天国战争并没有细究,但我也倾心于湘军崛起的历史,以及群星闪耀的湘军将帅,但诸多地名人名让人不得不详细了解这段历史始末才能完整掌握这本书的战争策略,下次有机会打算读唐浩明的曾国藩,读罢此书,再有机会细细拜读此书,了解每一个战争侧面。和人物形象。我本人认为对于诸多近代史丛书,再找到一本没有偏向,客观公正的描写晚清历史的半通俗书实属不易,雪洱的晚清政改是一个,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是一个,高阳的慈禧全传是一个,以及一些晚清的人物传记。而非,市面上流通的简单畅销书,普及书,对人物总是站队而论,简单用几个刻板形象定义。而我认为这套作者内的这套丛书都是好书,看得出来作者花了时间,花了精力,而且有大局观的展现—这套作者另外一部关于关东军和苏俄交锋的我也有幸拜读过,看得出来,作者是将人物心理与历史背景抓的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