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描写地主卡拉马佐夫一家父子、兄弟间因金钱引起的冲突后酿成的悲剧。作品借助对人物心理鞭辟入里的分析刻画,揭示了当时俄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尖锐矛盾。
卡拉马佐夫兄弟(下)读后感 第(1)篇重读经典,仍未全部领略陀思妥耶夫斯基天才般的创作主旨,但更进一步地意识到卷帙浩繁的鸿篇巨制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呢?再次拜读《卡拉马佐夫兄弟》,就会产生这样一幅画面:一个神情专注,奋笔疾书,偶尔抬起头,冥思良久,再度笔耕不辍,直到生命的戛然而止,他强大的创作能力常常会令读者想起塞万提斯,但他的思想性却让我们称奇不已,而弗洛伊德在一篇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名文章里,强调了《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伟大及其重要性。他注意到该小说与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有相似之处,并指出,这三个故事之所以都如此令人震撼,就是因为弑父行为。鲁迅评价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有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洁白来。而且还不肯爽快地处死,竭力要放他们活得长久。
奥尔罕·帕慕克在《别样的色彩》则这样赞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涯印证了一连串的文学奇迹,他在健康每况愈下的关头写出一部最伟大的小说,真可谓辞世前的最后一击。没有任何其他小说能像这部作品一样,在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家庭纠纷,钱的问题)和他的伟大想法之间来回转换。也没有任何其他小说能像这本小说一样能抓住人的心灵。小说和管弦乐一样,是西方文明的伟大艺术。因此,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方面像狭隘的伊斯兰教徒那样痛恨西方和欧洲,但又写出了至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这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事情。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的天才,醉心于病态的心理描写,不仅写行为的结果,而且着重描述行为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特别是那些自觉不自觉的反常行为、近乎昏迷与疯狂的反常状态。而人物的思想行为反常,恰恰又是他作品的特点。
前苏联文艺理论家格罗斯不无自豪地说:“如果站在艺术家本人立场上,按照他自己制定的结构去评价《卡拉马佐夫兄弟》,那么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乃是对他艺术道路的真正总结,对他的艺术创作经验的完整概括,是把长篇叙事小说扩展为长篇史诗的尝试。陀氏在垂暮之年,以其旺盛的精力和意志创作了一部类似悲剧大合唱的纪念碑式的小说,这部小说成了他整个朝气蓬勃的创作活动集大成的多声部的尾声。”
陀思妥耶夫斯基虽已作古,但他的伟大作品成为人类的不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冰冻时间的漂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卡拉马佐夫兄弟(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