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下两卷,收录了季羡林两个重要人生阶段的日记,上卷即引起巨大关注的《清华园日记》,记录了作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的两年(1932年8月—1934年8月);下卷则是近年首次整理出版的留德归国后的日记,在时间上接续《留德十年》,记录了作者学成回国、受聘为北大教授并组建北大东语系的时期(1946年9月一1947年10月)。
象牙塔日记(精装珍藏版) 读后感 第(1)篇摘记:我尝想,日记是最具体的生命的痕迹的记录。以后看起来,不但可以在里面找到以前的我的真面目,而且也可以发现我之所以成了现在的我的原因。
好喜欢这几句的写法
不知为什么。十三日 早晨看德文。
晚上听杨丙辰先生Faust。讲的是Studierzimmer[插图]一幕,讲得非常精彩,这说明Goethe同Spinoza[插图]是不同的。
杨先生说,古北口丢了——我不信。
看晚报——真丢了。
心里有许多感想,而且感情也颇激动。但是是喜呢,是悲呢?写不出来也说不出,反正“有”就完了。但是,我在自己内心的深处发现了一个大的“自私”。
十四日 读《南唐二主全集》,后主词真好极了。我尤爱读“帘外雨潺潺”一首,我真想哭呢。
我最近发现个人的感情太容易激动了——我看孙殿英(以前我顶恨的)的战报,宋哲元的战报,我想哭。报上只要说一句动感情的话,我就想哭。最近往往自己制造幻影,再去追求。本来,我觉得所谓人生之意义者也就在有希望上。希望,无论将来能否如愿,总能给人生气,叫人还能活下去。一个幻灭了,还会有另一个,一直到,一直到——tomb[插图]!希望往往不能实现,所以人生也便空虚起来。最近我一心想赴德国,现在去当然不可能。我想做几年事积几千块钱,非去一趟住三四年不成。我今自誓:倘今生不能到德国去,死不瞑目。我尝问先生:“你所治之学,如吐火罗文,如大印度佛教,于今天何用?”他肃然答道:“学问不问有用无用,只问精不精。”
感悟:先生的象牙塔生活是相当的充实的,接触的人物,在今天看来都是大文豪,学者。
学问是日积月累做出来的,也是有规划的每一天!与书为伴的everyday!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象牙塔日记(精装珍藏版)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