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从龙牙门到新加坡:东西海洋文化交汇点读后感

从龙牙门到新加坡:东西海洋文化交汇点

作者:柯木林

“龙牙门”是新加坡的古称。从“龙牙门”到“新加坡”,说明了新加坡历史发展的轨迹,也说明了这岛国从一个荒凉的渔村,发展成国际大港的历程。本书根据当下所发生的事件,从历史的角度剖析新加坡的发展、人物及地名变迁。全书分为石叻纪事、风流人物、源长流远、盛世修典四个部分。本书的论述,能让读者更多地了解新加坡,同时可让读者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促进中新两国民间友谊,因此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龙牙门到新加坡:东西海洋文化交汇点在线阅读地址

从龙牙门到新加坡:东西海洋文化交汇点读后感 第(1)篇

是一本讲新加坡华人历史文化的杂文评论集。
我的关注点主要在了解一些历史建筑,文物历史上,这次拜访新加坡文物局的各馆同事,他们都年轻,开放,热情又乐于合作,不像国内的政府单位,爱摆架子,难以接近。这几个馆和馆内展品真希望有时间可以细细参观,牛车水原貌馆和国家博物馆大概走了一遍,还有土生华人博物馆,马来传统文化馆,印度文化中心,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待了解。还有提到的在总统府的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在博物馆的无名氏华人铜像,在直落亚逸街的天福宫,都在我想打卡的list中。
新加坡的历史整体上是华人历史为主,早期移民大多来自福建,广东,海南,和中国的联系也比较紧密。到这几代下来,其实与本地的联系更多一些,文化教育的转变,也有新加坡外交政治的因素。例如土生华人的思维已经不再亲中,峇峇即土生土长华人(Peranakan),亦称侨生或海峡华人(Straits Chinese),他们吸取了马来文化,又保留些许中华文化。平时在家使用马来语及英语,男的叫峇峇(Baba),女的叫娘惹(Nyonya),政治上,他们效忠英国,以英国为其“祖家”,正如中国移民视中国为祖国一样。
人物上,有提到对新加坡的发展有重大作用的几个人物及经历,左秉隆、邱菽园、陈金声、陈嘉庚、胡文虎、林义顺、余东璇、林文庆(虽然具体记不得谁干了啥)但开设华人报刊、第一任驻新加坡领事馆清朝官员,大华戏院建造者,虎豹别墅,星洲之名发扬光大,捐赠并提议解决新加坡自来水用水问题等事情大概是记住了。
三次新加坡出差之旅,最喜欢的地方都是游客不多的地方,植物园,国立大学,肯特恩公园,“乘兴不知行远近,又看渔火照星洲”,借左秉隆的诗,希望下次看渔火照星洲的时候,能用脚步丈量更多狮城的历史文化之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从龙牙门到新加坡:东西海洋文化交汇点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