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谈吃》辑录了68篇令人馋涎欲滴的谈吃美文,每一篇文章都包含梁实秋先生对饮食文化的独到见解。辑一“记忆中的味道”收录了《烧鸭》《豆汁儿》《酸梅汤与糖葫芦》等谈论北平地道美食的文章,寄寓了作者浓浓的乡情。辑二“南北食色”、辑三“异域食旅”收录了《狮子头》《醋溜鱼》《佛跳墙》《“麦当劳”》《“啤酒”啤酒》等谈论其他各地美食的文章,写美食,也发掘美食背后的地域色彩。辑四“谈吃偶得”收录了《馋》《吃相》《谈<中国吃>》等文章,是梁实秋先生“饕餮”生活的心得体会,包含极其浓厚的文化底蕴。
雅舍谈吃: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读后感 第(1)篇看完这本书,知道我不属于纯粹的美食爱好者,所以不是特别激动喜欢。给四星是因为先生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笔触,使得美食与食客变得生动有趣,也由此想到了很多。
读完本书总结了几点。一是美食者是分境界层级的。如果你只好吃美食,只是初级美食者;如果你好美食且会制作,那是中级美食者;如果你爱吃会做且有文化知晓美食的前世今生引经据典,那是美食雅客;如果你能站在世界历史未来及经济高度看待美食,你就不单是美食者而是美食分析评论家��
二是起伏跌宕可能是好书,如果平淡处见况味引人共鸣,就格外体现写作功力。本书字里行间处处见画面,色香味俱全,连我不算好吃的人都仿佛看到品到了美食,这就是大家了。
三是吃与美食只是作者精心挑选的一个点,由此映射出的是从前的民生风情生活感悟。带领读者与作者共同漫游从前,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点滴带出共鸣共情。比如某种食物是和某人某段经历相连的,妈妈的饺子和黄米饭辣白菜,妈妈去世了再也吃不到那个味道了;到某地旅游当地小吃让人印象深刻,过了很久还念念不忘……
特别赞同其中一个观点:爱好美食与经济状况有关。如果为生存奔忙,只能满足温饱;如果有了经济实力和余暇,才有闲情逸致寻求美食,从品尝到亲手制作。如果再上升到美食雅客,则须有文化兼具有品味,难上加难。我想象中的画面是这样的:仓廪实知礼节,美食美器加上美人(赏心悦目气味相投品味不俗的知己好友或同伴儿)美景,如果加上美好音乐亦可[可爱]啊哈只是想象一下罢了。
随着时间推移和经济发展,很多老字号老习惯已经消失,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作者写的东西有些我们只有凭想象去体会,未来我们的饮食会如何?是否不用吃饭服用营养液?靠光合作用就能存活?[呲牙][调皮]
记得一部法国电影写美食家的,他的好评会给饭店加分,食客奉为圭臬。他后来失去味觉,影片提到人类的食品将变得名实不符,是著名光头男演员演的,可惜忘记了电影名字。吃什么怎么吃,我们可以做主;未来我们是否还能吃到祖先吃过的食物,土地是否还能生长出绿色健康的食物,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在追求美食同时关注环保,这是新时代对美食者提出的新要求。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雅舍谈吃: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