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一个老成都的身份,全面梳理了成都的城市建筑史、古蜀国发展轨迹、街道的历史、世俗社会的风土人情、美食名店、人文胜景等。作为一本历史文化随笔,作者的笔调是轻松、闲适、怀旧的,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以富有才情的文学化想象叙述,呈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历史文化面貌,堪称一部小型的成都百科全书、一个人的读城记。
地上成都 读后感 第(1)篇一段没有规划的旅程 随性到来到火车站都不知道只身前往何处
成都 在我的心中 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丞相祠堂何处寻 出师未捷身先死 这是自己十几年前便铭记的诗句 这是一片有故事的土地 她的故事 时时荡涤在我心中
在很多时候 只有亲身经历 才能辨实去虚 也许时候未到 我并未听到流传千里的麻将传说 以讹传讹大概说的就是这里吧
当我再也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十几年前锦里的记忆 尤其是记忆里的巧克力棒棒时 我深切明白 自己真真长大了
成都给我最大的印象便是世俗
一座国际化大都市 几乎人人操着一口软绵绵懒洋洋的四川话 不论是老人 中年 还是穿着校服的学生 他们由着性子 哪怕旁边的墙上就写着 学好普通话 方便你我他
这是一个美丽新世界里难得的离经叛道的创举 要知道 连西藏的普通话都呈星火燎原之势蔓延 湛江的小学生都被喜羊羊里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所洗脑 在这样一个发达的城市 这是让我始料未及的
世俗在这里提现的淋漓尽致 在寺庙门口下棋 在烈士纪念碑下打羽毛球 闭着眼睛过马路的是他们 川军出川的也是他们
也许 在一个标准化的世界和规则里 我们习惯了被支配 被统治 似乎忘记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我们生而自由
的确 世俗伴随着欢乐的自由 孩子们嘻嘻哈哈地跑进交大 然后又跑出来老太太颤颤巍巍抄近路穿过交大买菜 又更加颤颤巍巍穿过交大回家 我 来交大培训的“军转干部” 也能堂而皇之穿梭于他们之间
所以 经历了这些 当最后一天 在少城公园 凝望川军出川的雕塑 我内心燃起深深的感动
这么一个嘻嘻哈哈的城市和地方 在民族危亡之际 明明可以借蜀道难明哲保身 偏安一隅 却远走他乡 生死两茫茫
剑阁峥嵘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小日本纵然插翅 也难过蜀道一步吧 然而他们可以说为了我们的故土 壮士断腕 一去不回
日寇一日不出国境 川军一日不还乡
莫名又想起南宋末年 蒙古铁骑席卷华夏 襄樊围城六年 川人击毙大汗蒙哥 驰援襄樊 也难逃襄樊最终沦陷
死重泰山
用一句戏谑的话结尾
我最大的追求
就是天天吃火锅打麻将
所以哪个瓜娃子
不让我吃火锅打麻将
我们就要跟他先人板板的拼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