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以他名义在美国加州欧佳谷创办了橡树林学校。本书记录了学校创办之初,他与基金受托人、教师和家长之间非凡的谈话。核心是,如何破除教育带给孩子的各种制约,让教育回归它的本初意义,教育的使命就是发展一个完整的健康的人。 学校的宗旨是,在这个地方可以学到一种健全的、理智的、神圣的生活方式。“健全”首先指的是健康,生理健康。不吸毒、不酗酒、不抽烟,保持绝佳的身体健康状态。恰当的营养,优质的食物,以及所有相关的东西。“理智”意味着没有被某些信仰扭曲思想,没有被某些宣传制约思想,意味着能够清楚地、自由地思考,不受任何特定传统的束缚。
当教育成为束缚读后感 第(1)篇克里希那穆提是一个印度哲学家,所以读这本书,似乎需要哲学思维。我以前觉得哲学史一种纯粹思想上的不断追问。事实上看来,追问确实是哲学的特色。这本书是通过不断地追问思考进行的。所以读起来就特别想知道它下一个内容是什么?在提问思考中读完的。
这本书谈到权威,安全感,自由,学习本身是什么?它说学校本身就是有一个给学生提供安全感的地方,只有学生觉得安全,才能产生自由。教育者的教学是一种平等关系,当学生觉得你和他平等了,学生才能对教师产生安全感,才有自由。
这边还谈到教育者的教其实是一种思维限制带来的另一种思维限制。
对于权威,这里提到如果一个人内心有权威,那么他便不自由。
学习本身是什么?学习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教师觉得学生是一张白纸,所以教师把自己所学都教给了学生,把学生这张白纸填满了,但是也把学生遮盖住了,教学意味着某种唤醒。学习是自己找出问题答案的能力。
大学,专科,其实都不是完整的教学。就是说,你不是获得本科,或者硕士博士学位,你就获得了完整的教育。这不是完整的教育。
摘:
1.先生,你可以说,任何人可以说“我了解我的妻子”或我的丈夫吗?当你说“我了解”的那一刻,你把那个人当作了没有生命的实体。所以当我说我了解我自己时,我没有了生命。
2.所以,这里包括学、教和唤醒。也就是说,教学意味着给学生提供信息,以便他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利用这些信息;以及唤醒这种能力,将它发挥到极致。对于学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他必须感受到绝对的安全和信任,并感觉你是他的导师,你在全身心地照顾他。
3.我很好奇我们究竟为什么接受教育,如果我们要接受教育,为什么要去学校、专科学院和大学。接受教育意味着什么?人们为什么应该接受教育?是为了遵行现有社会的模式吗?获取足够的知识在社会中娴熟地应对,以谋取生计吗?接受教育意味着调整自己去适应社会并遵照社会的所有规定吗?我很确信教育已成为席卷世界的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在埃及和印度,当然还有中国,古代的人认为教育既不以社会为依据,也不仅仅以顺应社会规定为依据;他们关心的是思想文化,有了这种思想文化才能在社会中产生睿智的行为,而不是仅仅去顺应社会模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当教育成为束缚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