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辽 西夏 金 元”一卷。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杉山正明撰写,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推荐,直接涉及的是9世纪后半期至14世纪末大约五百年间的历史。作者没有像中国人通常惯于接受的那样,依照“唐—五代—两宋—元”的历史变迁主线来呈现公元10到14世纪的中国史;相反,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做是阻断、破坏了本应由两宋来实现的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不再仅仅是出现在音乐正剧里的几段不和谐的变奏或插曲,而都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和正面的主要角色,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这一时段的中国史进程,作者认为本书所涉历史的整个进程,正是开启欧亚大陆世界史和中国史邂逅、交锋的六百年。
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读后感 第(1)篇一、现代国家的历史叙述
所谓现代国家,与传统王朝的一个重要区别便是它的国民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而这个民族意识正是导致历史认同出现巨大分歧的原因,导火索之一便是中国传统史书都是站在中原本位的视角上进行的叙述,对边疆外族的描述不可避免的存有敌意,这让现在边疆省份的人读起来觉得十分刺眼。本书作者另辟蹊径,从草原游牧民族的视角重新讲述了辽夏金元的历史,确实会有不少耳目一新的发现,但是又会不自觉的触怒某些中原汉族人士。所以从本质上讲,这样的历史叙述只是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总会有不满意的人,这可真是个难题。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叙述聪明的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阶级斗争概念的引入巧妙的避开了民族划分的局限,也就是通过强化各民族被统治阶级(人民群众)与统治阶级的斗争来进行历史叙述,从而最大范围的统筹现代国家的多民族视角,也正如“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口号所宣传的那样,无产阶级是可以没有祖国界限的,更不存在民族界限了。凭借这套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取得了成功,并在建国前三十年强化了这套历史叙事。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从根本上抛弃了阶级斗争这一国策,遗留在课本上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叙述成了无本之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所抛弃,当然也跟它的历史分期叙述生搬硬套脱不了干系。总之,新时代迫不及待的需要新的历史叙述产生,一种统筹中原、草原、高原、海洋的综合历史架构。
二、用偏见纠正偏见,庶几公允
更微观的层面来讲,元朝的统治是否真的存在教科书上的民族歧视?元朝的统治阶级是否残酷剥削民众?元朝的灭亡是否因为大的气候变迁而不是阶级压迫?回族人郑和的航海是否有元朝的历史传统,宝船到底有多大?元朝是否存在横贯亚非欧陆海的贸易线路?文艺复兴的发源是否和这一贸易线路繁盛有关?希望这本书能带给大家更多角度的思考,而不是定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