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庄子諵譁 读后感

庄子諵譁

作者:南怀瑾

《庄子》一书在战国诸子百家中占有重要地位,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世间、出世间的重要观念法则和人生修身养心之道,是中华文化最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庄子》文章汪洋恣肆,仪态万方,但于现代人而言,不免有高深莫测、艰深难明之感。1981年秋,南怀瑾先生在台北十方书院讲解《庄子》,游乎经史子集,博征佛道乃至西方宗教学术观点,阐扬《庄子》大义,清晰明白,通俗生动,精义跌出。本书据南先生的讲解录音整理成书,定名《庄子諵譁》,按南先生的话说,“譁啦譁啦,諵諵自语罢了”。

庄子諵譁在线阅读地址

庄子諵譁 读后感 第(1)篇

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世间,徳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庄子内七篇。
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这样一来,这个人生有什么意思呢?大有意思!因为这样的人,才真认清楚自己的人生,才会尊重自己的生命。“尽其所受乎天”,上天给我们一个生命,多么宝贵呢!我们要善于让这个生命,很自然地活下去,活到我们该走路的时候赶快就跑路,不要占着位子不走。尽其所受乎天,把上天给我们这个生命很自然、很舒服、很珍惜地活下去。“而无见得”,但是,活是活下去,我们光屁股来的,最后走的时候还是光光的走。赤裸裸的,来去无牵挂,而无见得,也没有什么属于我的,一切都归之自然。不但外物是天地生的,最后还归于天地,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肉体,也是天地生的,最后也要还之于天地,这是自然之理。“亦虚而已”,就是很空灵、很自在地生活在这个世界。
内七篇到这里,一篇大结论,但是,你不要看着容易,觉得这个道理很有意思,你就是做不到!我们人生,我经常说有十二个字:“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这就是我们人。这十二个字是我的咒语,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你看庄子这些道理,我们一听非常有理,只是做不到。要怎么样才能做得到呢?对不起,从《逍遥游》第一篇开始,就要有这个道的修养;有这个道的修养,才能真正做到这样,所以说很难。相反的说,你如果在道理上认通了,一个人没有道的修养,但是能够做到这个样子的话,至人之道也都得到了,自然就会成功了。所以正反是一样的道理。现在庄子作结论。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这是道的最高境界。至人,得道的人,“用心若镜”,心如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这样。所有事物到镜子前面一照,一定有影像,但是如梦如幻。镜子照人,你马上就体会那个境界。自己看镜子里头的我,立刻会忘掉自己这个身体。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庄子諵譁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