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读一本书了解V.S.奈保尔文学的精华,那就是《大河湾》!黑暗就是黑暗,奈保尔从来不屑为之描上光明的花边。殖民者走了。国家独立了!萨林姆同大多数人一样千里迢迢跑来到大河湾上的小镇,憧憬着梦想和未来,却不知命运早就布好了陷阱!在这个充满仇恨、平穷和不安的地方,人对人是狼,没有人是安全的!多年以前,我的邻居纳扎努丁一时兴起把生意停掉,沿着古老的商路线往内陆深处走,一直走到大河转弯处才停住。多年以后,就在我们都以为纳扎努丁已经破产已经死掉了时,他回来了,要将河湾上的商店盘给我,还想把他那漂亮女儿嫁给我。我兴冲冲的远赴大河湾上的小镇,却发现繁荣里透着无边的仓皇,大家都在等死……
大河湾读后感 第(1)篇后殖民的世界是眩晕而荒诞的。非洲的原始被侵入之后的剥夺给其原住民带来的慌张和继之而来的“适应”致使无尽的丛林进入“狂欢”的杀戮中。萨林姆的麻木与懦弱(作为敏感而无力的知识分子的挣扎)在小镇的低等而千篇一律的状态里绵延而终致崩塌。其最终在费迪南的庇佑下离开爬满蝼蚁与虱子的土地,走向漫无边际的迷途。而马赫什与舒芭在知识分子的罗曼蒂克里走向了极端,在自我的“迷恋”与“意淫”中不断自我注射着水银来腐蚀“高贵的”艺术世界。而因达尔的愤怒是生命仍存激情而被不断压抑与欺凌后被感知到痛苦后的呐喊与挑战,其疯狂与愤怒在无人接受的处境里诠释着生命真实的向度与追求。雷纳德与耶苇特在优雅的追求里逃离了肮脏与绝望,耶苇特在生命体验的历程里用浪漫与理性构建了欲望的审美极致,在肉欲的表层彰显之下实验着人操纵生命之中所占有与戏谑之后的“光荣”与“嘲弄”,在“下水道式”的腐臭与“威士忌式”的罗曼蒂克里流转与操纵,在蛆虫的舔舐与“圣母”的宽容里实验着尊严的放置。
知识分子与文盲的两个世界在博弈时其景观是残忍而恶心的。西奥多姆作为非洲本土下层人民的典型形象,在与萨林姆以致整个局势的“周旋”与“游戏”里呈现着其本土的劣根性,在自大与无知的兴奋里“践踏”着放置生命的土地。而这种迷乱的,无序的,动物式的互相欺凌与撕扯的景观在愈演愈烈的进程里不断向前进发时,回头观照,后殖民的惨烈与虚无是如何被酝酿至此种情态。殖民者以自我的单一向度径直倾入这片懵懂的丛林时,本土的弱小的生命群体以被强制进而激烈融合的状态为明天铺写生命的流转,在被悬置的放空中跳跃着进入繁荣与无知的漩涡,并在不断延续的时间的磨蚀里争夺,纵欲,在不自知的愚昧里被操纵与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