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备受欢迎公开课教授托马斯·福斯特,继《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之后,用二十堂课梳理电影的各种元素,带我们踏上欣赏电影之旅。《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如何令故事扣人心弦?《复仇者联盟》中的打斗为何如此惊心动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许许多多的框究竟有何含义?全书从电影的“语法”写起,讲解电影的画面、框架、剧本、配乐等,并结合经典影片与流行影片论证,所选片目主要来自美国电影学会“百年百部影片”。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从观影爱好者,升级为电影解读家,并获得丰富知识和奇妙体验。
如何欣赏一部电影读后感 第(1)篇看了四分之三,受不了了,跳过来给个评价。
作为一本科普书,难得地做到了浅入深出,晦涩赘余,陈腔怪调。看似旁征博引,实为东拉西扯,毫不在乎读者有没有积累和耐心来接受他的全盘理论。在读者消化作者的知识果实之前,得先咽下一堆陈皮和毛刺。不谦虚地说,既然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的我,没有耐心可以看完,那么绝大部分人是看不下去的。
作为一本科普书,它很失败,那作为专业书籍呢?这就是这本书更为难得的地方了。看似晦涩,实则散漫,章节段落之间没有严格逻辑串联,语言在专业性上又太啰嗦,不但做不了科普书,也绝不可能作为专业书存在。那么我给个分类,叫做“鸡肋书”。
接下来说一个优点,前面两三章是ok的。实际上大部分人只需要看前面一些内容,明白以下一点就行了:电影作为一门声影艺术,“声”与“影”都是经过精心设计与挑选,展示给观众看的。
在明白电影是挑选过的艺术表现后,我们可以很自然的想:为什么这一段镜头采用这个角度,为什么配乐选择了这个曲子,为什么这里出现了这个意象。。。只要这样去想,我们把电影当成了艺术,也就有可能体会其背后的艺术表达。当然,深入思考与体会,只需要针对你很感兴趣的电影,不是每一部电影都要当做科研题去做,何况很多电影不配。
电影的趋势,就是从艺术变成消费品。我的意思是,从表达思想变成满足幻想。这是很遗憾的事情,并且不止发生在电影领域。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娱乐至死。一种事物从艺术变为消费,再往深处看,是人文主义的退却。好在有很多导演在坚持艺术,有更多导演在尝试将艺术与商业结合,比如李安(本来斯皮尔伯格也很好,但他最近两部电影艺术性较低)。
目前的情况是,好作品还是很多,但突破性的几乎没有,导演手法沿用着几十年前的创造。电影越来越好看,有意义的作品越来越少。但要欣喜的是,随着电影艺术越来越被熟知,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想去表达或者改变。砥砺前行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如何欣赏一部电影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