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 读后感

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

作者:李提摩太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有影响的宗教人士,也是中外达官贵人的座上宾、维新派的幕后师爷、孙中山革命党的反对派…… 本书详细记录了李提摩太在晚清45年期间,他在宗教、科学、通讯、国际贸易、赈灾、现代学校和专业学院的创设、现代出版社的建立等几乎所有领域参与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他个人的经历,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激烈较量、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政治经济侵略与思想和技术启蒙的对立统一等重大矛盾,无不生动地体现在他的这部回忆录里。

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在线阅读地址

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 读后感 第(1)篇

读罢,想起孟子的那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李提摩太之于近代中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人物,从他的交往层面可知其个人影响。与他往来的人物包括: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伊藤博文、大畏重信等。其中,梁启超当过他的助理,张之洞资助过他的翻译事业,李鸿章采纳过他的建议。应当承认,李提摩太通过义赈、建立大学、收养孤儿、创办报刊等方式为近代中国搭建了融入世界的桥梁,但亦应看到李提摩太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带有鲜明的目标:传播他所信仰的教义。但他的活动又已超越了单纯的传教,深深地卷入到国际政治领域。他不只一次强调中国应被英国托管,恰如他在公开场合支持朝鲜为日本所托管一样。对那些反对基督教传播的人他极其敌视,对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人他也不喜欢,后者包括魏源、周汉、孙中山、蔡元培等。其实特别好奇雍正皇帝反对西教传播时的那个质疑,雍正对一个教士说,如果我们也派出一群和尚到你们那去传教会怎样?中国还没有派出和尚,德国皇帝便抛出了黄祸论,那幅著名的画作上就有佛佗,这也代表着西方的恐慌。因此,如果不顾及当时的历史情境而一味自我降格,不加以评判地吞进西方建构中国的话语,势必陷入永远自我怀疑的窠臼,总觉得在文化上低人一等。当然,理智的自我审视还是应该,尤其是1870年左右,英国将公共权力置于所有成就之上时,中国内部的勾心斗角却达到巅峰。难以想象,山西饥殍遍地之时,临近省份竟然控制粮食入晋,置同胞生死于不顾。照此以往,如果集体智慧不用于公共福祉之上,那就会有更多的“李提摩太”评判中国,建构出一个信息不对等的异国形象。尽管你知道那里有很多片面的东西,但却无力最后也无人反驳这种建构。因为太多人早已信以为真,这就是信息不均衡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