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作家柏邦妮有一个好人缘,这让她的每一个被采访者都和她“相见甚欢”,所谓“见好”就是看得见对方的好,但首先要让对方看得见你的好,而柏邦妮就是有这种亲和力。不管是陈丹青的神采奕奕——“他妈的”;黄晓明的细腻——“给每个亲人送礼物,我一定想得很仔细很周全”,还是范冰冰的老辣——“拍《十月围城》,剧组和当地的地头蛇起了冲突,范冰冰亲自去谈判”,柏邦妮都能聊得很开怀,并且得到她最想了解的。这是一本以平常心交流的文集,这里没有光环、不打官腔,有的只是平等相对又妙趣横生的交谈。
见好 读后感 第(1)篇开始阅读之前并没有太多期待,因为艺术总是高于生活,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艺人也好,那些在某个领域达到一定高度的人也好,他们大多是虚幻的、没有实体的,我们触摸不到。再加上现在的娱乐圈真的不太健康,所以我根本不是带着正能量翻开这本书的。
有意思的是打开之后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个文风,挺真实的,如果说原来是看不见摸不着,那么现在至少算是窥得一眼触得一下了。说到底,站的再高的人,也是人,有血有肉,并因其艺术造诣、知名度和曝光率过着比我们孤独又艰难的人生。陈丹青的部分我最喜欢,真的很感动。他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圆滑不世故,尤其是对“真正的上海”意义上的近乎固执,对当今一代不如一代的透彻分析,让人不由得觉得能有这么一本书让人感觉就像自己和书中的人物坐下来聊天一样自在,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记得之前有人说过,心和脚,总得有一个在路上。因为深谙此道,所以只要哪段时间我整个人停下来了,就深深感觉自己不再是活着的。无论我在每一个转折点做怎样的抉择,到头来我都只能过完一种人生。但是每看一本好书,我就可以多过一种人生,而且最酷的是你永远不知道哪本书里的哪句话,会影响你接下来的某些想法和决定。我本身其实是不太会见好的,我会看到很多事物的阴暗面,忧郁远多于快乐,但生活中很多人愿意找我倾诉、咨询、发泄,通过他们我又能切实地体会到当下那些无助又绝望的内心,而这时我通常会疏导他们学会见好,这样久而久之,也能自己学着宽容,不再那么愤世嫉俗,于是就觉得又过了一段没有预见会发生的人生。这应该是生活最有趣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