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人还追求心灵的自由,便一定会热爱诗歌。蒋勋先生说:“当我们面对唐诗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唐诗好迷人,里面的世界好动人。再追问一下,也许是因为刚好唐诗描写的世界是我们最缺乏的经验,在最不敢出走的时候去读出走的诗,在最没有孤独的可能的时候读孤独的诗,在最没有自负的条件时读自负的诗。”
蒋勋说唐诗(修订版)读后感 第(1)篇先谈文学史错误。例如,开头以陈子昂的诗句来形容唐代,称道:“为什么长久以来,没有人发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事实上,楚辞《远游》中就有“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的句子,并非到了唐人才有这样的人生感悟。
此外,讲到《春江花月夜》,蒋勋似乎认为这个题目是张若虚第一个用的,但这是一个乐府古题,为陈后主所创。
顺便提一句,说到唐太宗喜欢《兰亭集序》,蒋勋说这位皇帝“希望回到南朝文人那种最放松、最无所追求的生命情调。”且不说南朝是不是一个最放松的时代,可王羲之是东晋人,卒于公元379年,而南朝的起始是公元420年。
讲李商隐的《无题》,蒋勋说:“如果不是叙事,题目就不重要。”《无题》这种诗题是李商隐的独创,唐代大多数诗都不是叙事的,但都有题目。
而下面的解释就更宏大无边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实是在讲盛唐,那个时候你根本不知道盛唐的华丽,可是回忆的时候这些就变成了华丽。”李商隐的《无题》固然难以索解,人们可以说此句象征了时代的逝去,但却不能说李商隐此诗的本义是在怀念盛唐。
讲《卖炭翁》的创作意义,蒋勋说:“白居易觉得自己过去写了那么美的诗,好象对整个社会一点好处都没有,所以转回头来,想写一些百姓可以听懂的事情。”
新乐府作于元和四年,属于其早期创作,白居易那些知足保和、吟玩情性的闲适诗、感伤诗,大都属于后期创作。蒋勋称白居易晚年更加重视新乐府,不重视《长恨歌》,事实上这个观点见于《与元九书》,此书作于元和十年,并非白晚年想法。
再谈语词错误。如“滟滟随波千万里”句,蒋勋称“滟”是水字边“加上一个形容花的艳丽的字”,但“滟”是一个形声字,“艳”是声符,与词义无关。再如“江流宛转绕芳甸”句,他说“甸”是“被人整理出来的一畦一畦的圃”,但“甸”是指郊外。至于“芳甸”的“芳”是指花,也不是“针对嗅觉”。“芳甸”是指开花的原野。
又如,《长干行》中的“坐愁红颜老”,蒋勋解释成“这一辈子就坐在这里发愁了”。但“坐”字有多义,此处的“坐”是程度副词,意谓“深”或“非常”。
如果说“坐”字还容易产生错解,而在解释“恨”字的时候,他的拆字就更无根据了:“恨有心情被阻碍的意思,因为心字边上有一个艮,艮是山的意思。一座山把心挡住了,所以恨是心情被阻碍。”(239页),事实上,“恨”字为形声字,从心艮声。而“艮”字本义是坚、限,没有山的意思,只是在八卦中借来象征山。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蒋勋说唐诗(修订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