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也是中国著名的诗歌理论著作。作者严羽是南宋末年著名的诗文批评家,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并附录“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的探讨,论诗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裁、诗有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经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全书理论以禅理喻诗,强调“妙悟”,对明清的诗歌评论影响颇大,其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当代。本次评注由国内文学理论名家担纲主持,重点注释了相关名词术语典故,并应用现代文艺理论阐发评析,配有相关诗意插图五十余幅,帮助读者领略原著思想魅力。
沧浪诗话(中华经典诗话)读后感 第(1)篇粗略浏览了一下。感觉“遍览群诗”的严羽嗅觉敏锐,口味刁钻,而且很有些骄傲的情绪。
补充引述郭绍虞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下册)中与《沧浪诗话》相关的一些观点(敲一下手机键盘,就当是温习功课了):
一,与姜夔做对比:“《沧浪诗话》所言不免故为高论,多作可解不可解之言以自欺欺人,而白石则确是于甘苦备尝之后发为体会有得之言。”页66 (我个人感觉这话说得过重了...)
二,“以禅论诗,是就禅理与诗理相通三点而言的;以禅喻诗,又是就禅法与诗法相类之点而比拟的。看出此项分别,然后知道后来神韵说之所以本于《沧浪诗话》,然后知道后来格调说之所以也本于《沧浪诗话》。我只觉得沧浪诗论依违于此二者之间,不能有一明显之主张,这才是沧浪的缺点。”页76
三,“这种错误,这种弊病的症结所在,全由于以神韵说的骨干,而加上了一件格调说的外衣。明代前后七子只见了他的外衣,所以上了他的当;清代王渔洋去掉了这件外衣,便觉得一变黄钟大吕而为清角变徵之音。所以我说他的论禅与论悟都有神韵与格调二义。于是他的论诗也不免时有牴牾之处。”页81
四,“我常以为沧浪论诗只举神字,渔洋论诗才讲神韵。”页83
五,“七子所宗是沧浪所谓第一义之悟。……渔洋所宗是沧浪所谓透彻之悟。”页575
六,“格调之说,何自起乎?起于《沧浪诗话》之所谓气象。……盖明人所谓格调,是合沧浪所谓第一义之悟与气象之说体会得来。重在第一义,所以只宗汉魏盛唐;重在气象,所以又于汉魏盛唐中看出他的格调。这是格调之说之所自起。”页576
在郭绍虞看来,《沧浪诗话》启发了后来明朝“前后七子”的格调说和清代王士禛的神韵说,可谓是影响深远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沧浪诗话(中华经典诗话)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