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给孩子的写作课 读后感

给孩子的写作课

作者:叶圣陶

著名教育家、作家,并有着“汉语大师”之称的叶圣陶先生写给初高中的孩子们关于写作的经验与技巧。 作文是怎么一回事儿?写好一篇文章要做哪些准备?怎样组织好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如何叙事?如何议论?如何抒情?如何修辞?怎么判断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作文作完之后如何修改?平时又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在本书里几乎穷尽了关于作文的一切,并做了事无巨细的指导。从文章结构到行文逻辑,从拓宽眼界到呈现思想,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自主写作,帮助孩子克服从理解到运用的每个写作难题。

给孩子的写作课在线阅读地址

给孩子的写作课 读后感 第(1)篇

《给孩子的写作课》我读得比较急,因为很好奇叶老先生会给我们什么忠告。
一路读来一路大篇幅地标记,这会儿看完了,不是所有的篇章都感兴趣,但有关写作的一些基本概念对我的启发很大。具体如下:
一、写作与生活为一体,不是什么高冷之物。心中有什么,就可以写什么,也就是书写内心,书写生活。
二、写作基于生活,靠的是观察思考练习的养成。
写作就是养成,平日里你刻意观察周遭一切,春日里的斜风,冬日里的冽气,甜蜜的情侣,吵架的路人……还要刻意推理、判断和观点形成。这样,写作里就有描写,如绘画;有论证,如建房;有叙述,如表演一出好戏;有抒情,如弹奏一曲。
还有一点,你的写作练习里有灵魂,就是要有思想。这是观察思考的结果。生活本来也需要如此,从这个角度看,写作只是你用心生活的附带产物。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习养成,写作会成为生活中的常态,不必特意拎出来,像对待远道而来的贵宾一样招待它。
三、写与说要齐头并进。
曾听过一位作家的一场报告,他自称不善言辞。可能是因为谦虚吧。小说写得那么厉害,为什么话讲不好?
叶老先生的观点是:说与写是相通的。说中产生的问题,写中也会出现。
为了能写好文章,得会听人家的说,得会自己说。
四、语文的成分
就两个:阅读和写作。阅读结合精读和泛读。从精读中掌握精要,在泛读中应用求证和延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不是一味模仿,谓之临摹,而是写生为主,临摹为辅,即要写出自己心中所想写的。刚开始,可能比较糟糕,但会越来越好,只要有持续的练习。总是想模仿,就如入了笼中的鸟,能待的地儿就那一小圈,还是别人给的。
总结:
所以,孩子的写作,可以每日练习观察、推理和判断,可以每日口头作文,需要自由阅读的同时引导他一起精读,领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还要养成动笔写的练习习惯,引导他形成“写作是生活中最自然不过的一件事”这样一个概念,而不是视之为猛兽,唯恐避之不及。我个人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亲近写作,才能做好写作。
假如你喜欢写作,又觉得不得其法,那就把自己当作孩子吧,先接受老先生的教诲与启蒙。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给孩子的写作课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