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对世情的揭露,对人性的描绘,比它的情色描写更具冲击力与持久性。在解读者叶思芬的眼中,这不是一部人们惯常认为的“淫书”“禁书”,而是一部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描写日常生活的书,写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爱恨情愁、贪嗔痴慢、生离死别。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朝中后期运河沿岸一个有钱人家的日常生活;看到潘金莲如何挣扎谋求一个更好地未来;看到西门庆在官场、商场乃至欢场的应对进退;看到那个时代的官员、商人、妓女与尼姑的生活点滴,以及这样的日常中,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看到数千年来从未改变过的世道与人心。
叶思芬说金瓶梅(第2辑) 读后感 第(1)篇吴月娘“贪”,孟玉楼“智”,潘金莲“泼”,李瓶儿“痴”,庞春梅“骄”
我最恶潘金莲,其次是吴月娘。喜欢孟玉楼和李瓶儿,如若在喜欢前面加上一个最字,那就是嫁到西门庆家之后的李瓶儿。注意,前提条件是“嫁到西门庆家之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嫁到西门庆家之前,《金瓶梅》作者给予了李瓶儿一个不折不扣的淫妇形象,与西门庆通奸弑夫,虽然是间接的,不像当初潘金莲“大郎,该吃药了”那么明目张胆,堂而皇之,但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而自从李瓶儿嫁到西门家之后,兰陵笑笑生不动声色的就为李瓶儿描绘了另一副面貌,温婉、贤淑、善良、谦恭、怯懦,我认为李瓶儿是金瓶梅里和西门庆所有有瓜葛的女性中最具“真善美”的一个。
她本身为一名处在社会低层的女子,内心深处所渴望的不过是安定的生活与丈夫的关爱。奈何时运不济,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多次的改嫁却始终未能让她遇到一位真正的良人。从梁中书到花子虚,她从未感受过一丝妻子应得到的温存。直到遇见西门庆,她才终于找到可“医奴的药”。
虽然李瓶儿的所作所为为世人所不齿,甚至被认为是淫纵之行,但与其说李瓶儿本性尚淫,不如说她是个“痴人”或许更合适。张竹坡也在《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中评价人物时说:“瓶儿是痴人。”在《金瓶梅寓意说》里,他谈到李瓶儿这个名字的寓意时说:“然则何以有瓶、梅哉?瓶因庆生也。盖云贪欲嗜恶,百骸枯尽,瓶之磬矣。特特撰出瓶儿,直令千古风流人物同哭一声。”
李瓶儿是一个情与欲在封建社会被践踏的女性,她在晚明社会中,执着的追求情与欲的满足,力争做符合封建道德的贤妻良母,却都是徒劳的。命运消磨着她的性格,情爱的满足改良着她的性格,她付出了一切,却一无所获。
李瓶儿结束了27岁的生命,她死于这个罪恶累累,勾心斗角,毫无廉耻的家庭,她的悲剧是那个时代诸多女性悲剧的缩影,在她身上,我们进一步看到了封建意识和封建礼教的虚伪,看到了封建家庭的残忍和没落。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叶思芬说金瓶梅(第2辑)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