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蒋勋说红楼梦(修订版)(套装共8册)读后感 第(1)篇蒋勋说红楼梦(修订版)(套装共8册)
蒋勋
7个想法
◆ 第5章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 《红楼梦》中,“玉”这个字用得很
>> 谨慎。黛玉、宝玉、妙玉、蒋玉菡,三百多个人物只有四个人名字里有玉,其实是他们前世有缘。对玉这个字,有各种解释。但几乎没有一个解释是我们完全能够接受的。但我们知道,作者使用这个字有非常深的隐喻。从中国传统来讲,玉代表一种莹润,石头经过人的爱惜、触摸,经过人的血汗浸润,最后就变成了玉,所谓“美石为玉”。玉代表了人的心灵间的相通。孔子说,切磋琢磨以后变成玉。人跟人怎么相处都处不好,就是顽石相见;如果越处越好,最后达到完全融洽,就是玉跟玉的关系。孔子比德如玉,认为君子跟君子的相处是慢慢相处到彼此没有摩擦,没有冲突,就是玉的关系。所以玉也许是在讲
>> 一种时间。宝玉本来是一块顽石,经过日月修炼,才变成一块玉,石头变成玉是因为时间的锻炼。
◆ 第24章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 正与前日所看《南华经》上,有‘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这是《庄子》里非常美的句子,记得读大学时好多朋友都把它写了压在玻璃板底下当座右铭。庄子的意思是说:人之所以会忧愁和操劳,是因为太聪明、太敏感,总是想要把事情摆平。如果能笨一点、木讷一点,也就没有什么要求了。在庄子看来,最快乐的人生莫过于吃得饱饱的,
>> 宛若不系之舟荡在水面,随遇而安。我们也许一生都做不到“泛若不系之舟”,可是它能提供一个境界,那就是心境上的自由,提醒你很多事干脆不要管
◆ 第65章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 荣格的心理学说认为,美其实不是一种存在,美是一种消失,如果春天的花一直存在,它并不构成美的条件。恰恰因为它本身是在一个消失的状态,而且因为它短暂,才构成了那个对美的特别强的惋惜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蒋勋说红楼梦(修订版)(套装共8册)读后感